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要知道,第五战区成立以来,还没有跟日军正面对上过,眼前这位北伐名将看着诸如阎大帅、顾长官这些他平时都不怎么看得上眼的人都声名鹊起,就已经有些等不及要跟日军交交手了。
目前徐州已经集中了一部分从淞沪会战退下来的德械师,但大部分还是从全国各地增援来的地方部队,有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看着几十万兵马,但是其中派系复杂,很难做到上下一心。
更关键的是,这些部队大多装备简陋,官兵素质良莠不齐,能够有多少战斗力,就是这位北伐名帅也心里没底。
所以他现在说的增兵,说的可不是那些地方部队,而是意有所指,就是向校长要德械师或者半德械师。
校长听了也不急着回答,而是坐在沙发上端起水杯,轻轻喝着,心中踌躇起来。
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校长打造的德械师充其量也就四个,能够戴上德国钢盔的半德械师也不超过十个。
而现在,因为周文的穿越,一个帮助暹罗国王刺杀政敌的任务,就帮助校长进账了一千万美金,后来的长江航运公司的营运和股票分红,又给校长带来了不低于近一千万美金的收入。
关键是,这一大笔资金还不归政府的财政部管理支配,而是军委会在汇丰银行单独建了个账户,直接由校长掌控和分配。
所以到了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校长手中已经有了十二个齐装满员的德械师,现在在武汉和湖南长沙还在训练和组建10个师。
而校长知道,这个李大帅希望的就是要有几个德械师归属到第五战区。
但是,徐州固然重要,但是现在作为陪都的武汉也同样不容有失。
你想想,一个国家的首脑机关被逼得迁来迁去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民国政府被日本人打成了丧家之犬。
而现在的局势上看,谁也不敢保证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就只会攻击徐州,特别是现在日军又在国内组建了十几个师团后,会不会在西、北两面同时发动攻击?
所以在武汉周边也要集结一支大军以作准备。
这就是在战略上处于守势的弊端,重要的战略要地你都必须屯兵驻守,而敌人则是可以任意选择攻击方向,集中兵力攻击一处。
正是有了这个考虑,校长把从淞沪撤下来的大部分德械师都调往了武汉方向。
当然,他也知道徐州的重要性,听了李大帅的要求后,在心中思量着还有哪几个德械师距离徐州比较近。
但李大帅可是有备而来,怎么还会等着校长权衡利弊,当即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委员长,现在南京保卫战已经坚守了一个多月时间,不但拖延了日军的进攻步伐,而且也达到了消灭一部分日军有生力量的目的。”
“现在日军增兵在即,我们第五战区的分析是,日军很可能会集中几个师团的重兵,在上海以北的惠安、启东一线登陆,沿着长江一路西进,从东面围攻浦口和南京,从而将我南京守军合围。”
“现在我军在江苏北部地区已经没有大规模的部队,难以抵御日军重兵的迂回攻击,南京守军的撤退已经迫在眉睫。”
“所以我建议,南京的各部队,从即日起就开始陆续撤出南京城,从下关码头渡江,从浦口沿津浦线北上转移,到达宿县进行修整和补充,同时作为我第五战区的总预备队,准备徐州会战。”
“而江阴的守军也要择机撤退,在鬼子援兵到来之前撤到长江北岸,归入我第五战区系列。”
校长听到这里,才知道这位李大帅原来打的是南京和江阴守军的主意。
他心说,你李德邻好大的胃口,一个撤兵的建议,就要将本校长最嫡系也最有战斗力的重兵集团调入第五战区。
防守江阴的21集团军倒还好说,本就是你李德邻的嫡系部队,归入你麾下也是应有之义。
但将南京守军也要划过去,这就有些过份了。
要知道现在南京的守卫部队,不论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总团、还是87师和88师,都算得上***部队中最顶尖的战力,更不要说还有周文的中央党部教导总队这等冠绝全军的存在。
而且这些部队大多都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国防线阻击战,现在又在南京保卫战跟日军鏖战了一个多月,可以说是全***队中对日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
而且这些部队目前都是录属于他蒋校长亲自担任司令官的第三战区。
现在第三战区中最精锐的几支部队全在南京和江阴跟鬼子鏖战,先不说退下来后还能剩下多少兵力,就是还能保存大半兵力,你要将这些部队划给第五战区,无异于在这位控制欲极强的校长心头割肉。
只是,李大帅的建议却是有依有据,分析目前的局势也比较到位,校长一时半会还很难说出反驳的话。
你想想,你校长之前在军事会议上还振振有词要求大家舍小家保大家,刨除成见和政治立场,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现在你却心中存着小九九,想将最精锐的部队捏在自己手里不放,好像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因为从军事战略的角度上看,日军在占领南京后进攻相隔仅三百多公里,又是连接南北交通线的徐州最为合理,相当于是一举切断了华夏南方和北方抗日战场的联系和协同。
所以徐州会战比起有可能发生的武汉会战要更加迫在眉睫,也更为很重要。
而在民国政坛和军界都叱咤风云多年的李大帅,提出这个建议的时机就正当其时。相当于是丢了一个难题个这位校长。
这两人都是民国顶尖大佬,相互争斗了几十年,谁还不知道谁呢?
所以校长就采取了一个时常惯用的招式,那就是拖。
“德邻兄,关于南京撤退一事,我赞同你的观点,但近十万大军的撤退,可要好好斟酌一下,撤退的时机和计划也要参谋部拿出一个方案。到时候在军事会议上讨论后方可执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