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五章决胜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算上铸造,缴获,清军当时共拥有红衣炮四十门。

    松锦之时,清军单是进攻松山,便调集了二十七门红夷大炮。

    至崇祯十五年,清军在锦州又制造成功了三十五门重型火炮,定名为“神威大将军”。

    新铸的火炮用的失蜡法制作,比起之前的红夷炮更轻,射程和威力也更远更大。

    炮内为铁胎,外面浇筑铜壁,铁心铜体,利用铜炮耐用的特点,可将炮管铸得更薄,

    炮身长八尺五寸,即两米五左右,重三千八百斤,用药五斤,可打炮弹十斤。

    十斤炮弹换算成西制,约等于十五磅炮,已经达到了攻城炮的标准。

    但如果仅仅是这些火炮,清军在重型火炮数量和火力上的优势还不算太大。

    毕竟此番北上,陈望共携带了攻城重炮四十八门,其中二十四斤炮十二门,十八斤炮三十六门,虽然在数量上略逊一筹,但是毁伤能力更强。

    而且炮兵的素质,也不是清军可以比拟的。

    只是清军在接连攻陷锦州、松山、京师这些原先明庭所控制的重镇之后,将这些城池的守城重炮拆下了不少。

    陈望此前的统筹布置之中,也让黄台吉感到了威胁,黄台吉于是将这些重炮也运送到了关内大半。

    根据明庭官方的数据,这些守城的重炮很多都是起码能打十五斤以上炮弹的重炮。

    当然甚至一些能打炮弹三十斤以上的超级重炮,但是这些重炮在野战之中根本没有任何的价值,也不可能拉到军中野战来使用。

    清军得到了这些火炮之后,裁汰了一部分年久不堪的火炮之后,数量仍然达到了惊人的九十门之巨。

    “目前看来,清军是想要用重炮射程的优势,来逼迫我军主动进攻。”

    代正霖神色凝重,清军在重型火炮数量上的优势,一直以来都是参谋部最为担忧的一环

    如今清军摆出这般阵势,恰与参谋部此前推演中最不利的情况如出一辙。

    “既然黄台吉打定了主意想要从两翼包抄,中央防御,想要我军中军主动进攻,那就随了他的意吧。”

    陈望冷笑了一声,并没有再继续站在望台的栏杆之前,而是重新坐回了后方的座椅之上。

    “总镇......”

    代正霖微微一怔,面色微变。

    “我等此时进军,莫不是正中......”

    “无妨。”

    陈望摆了摆手,淡然道。

    “黄台吉的心思,我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眼前的一切都是他摆在明面上想要让我看到的。”

    陈望远望着正北方清军肃穆的大阵,淡淡道。

    “府河虽然不急,但是渡河仍旧是一番麻烦事,清军的投送能力有限,在短短的数个时辰之间,十数万的战兵渡河,能够携带的辎重军械也有限。”

    “清军此番渡河,携带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型的火炮,八蜡铺以北传来的火炮声音大小几乎一致,应当就是他们军中的神威大将军炮,那些勉强算的上的攻城的重炮。”

    “清军其余的重型火炮形制不一,沉重无比,根本没有办法通过浮桥运送,非以大船载运不可,仅是装船便需耗费大量时间。”

    陈望靠坐在座椅上,抬起手指着远方清军的大阵。

    “清军想要我军步队率先发起进攻,以此占据先机,可以凭借火炮固守,我军造成杀伤,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天真。”

    陈望目光平静,遥望着清军的大阵。

    “黄台吉不知道的是......此战......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固守......”

    黄台吉无愧于后世的盛誉。

    若是没有黄台吉为清国打下的基础,垒下的基石。

    哪怕是中原天灾不断,剧变不断,也仍然轮不到清军入主中原。

    清国也终究只会成为史书之上昙花一现的地方政权。

    在政治上,黄台吉的手段了得。

    在军略之上,黄台吉的眼光更为惊人。

    无论是着重于火炮的制作和运用,还是对于八旗制度的改变,都可以称翘楚,领先于这个时代许多。

    仅仅只是贾庄的惊鸿一现,黄台吉便开始命令麾下的骑军开始效仿学习起了墙式冲锋,这一近代骑兵才会使用的战术。

    而后在发现靖南军凭借铳炮之利连战连捷之际,便开始大规模的制作火炮,列装军队。

    但是时代的局限,到底还是限制了黄台吉的视界。

    此前的胜利,一直以来的惯性,让黄台吉更多的看重大口径,射程更远的火炮,却忽略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重型火炮确实威力更大,射程也更远,可以在很多的时候获得先机,取得优势。

    欧陆战争的早期,很多的国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但是最后,无数血的教训以及惨痛的经历,让所有人明白。

    在野战之中,十二磅炮和六磅炮,才是野战的主旋律,也是最为可靠的火炮。

    沉重炮弹在攻击城墙之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在杀伤步兵之时,那些炮弹的毁伤并不会比十二磅炮与六磅炮的效率更高。

    笨重的攻城炮在装填的速度上就已经落于了下风,效率反而更加的低下。

    清军的重炮部队还未集结,只有三十多门十五磅的神威大将军炮即将部署完成。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