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虚伪:
“鄂王爷,亡国之君不言勇,孤如今已为鱼肉,无话可说。大明刀兵犀利,非我清可敌,天下已知。不过,你非要说你明是礼仪之邦、顺天应人、师出有名,又是何必呢。”
他不敢说重话,只是内心不服气,拳头大就拳头大好了,他们大清当年也是不要脸的,就以拳头大为荣。但朱树人明明就是仗着拳头大,还跟他说大义名分,这就让人恶心了。
朱树人不由笑了,嘴炮方面,汉人从来是不怕的。
对方是阶下囚,正常情况下也没必要多费口舌,这不过是为了对方身上的招降价值,所以才跟瓦剌对堡宗那样,稍稍给一丁点耐心,让对方心服口服。
“看来,逆命侯还是心中不服啊。孤今日不以言罪人,给你一个机会。”
朱树人想给对方开口机会,但他旁边的幕僚却穷追不舍,顾炎武先抢着附和补刀了几句:
“你伪清一度窃据中原,妄称伪命,窥伺神器,难道不该当灰灭沃覆之罪!我大明为先帝故都报仇,便是灭你全族也是该的。如今陛下和鄂王却给你们残余的族人悔过自新的机会,难道不是天恩浩荡?”
大明收复失地的理由是堂堂正正的,伪清原本是大明臣属篡逆自立,从奴儿哈赤开始根子上就不正,所以福临没什么好说的,大明要怎么打都是该的。
他觉得大明虚伪,无非只能是揪住其中一两个小点,稍微呛几句:
“大明要对我清动手,这没什么可说的,败战无能,自当覆灭。孤只是觉得,有些地方,无需粉饰,坦荡一些又如何?
自从四年前我清退居辽东,并不敢再有分毫侵犯大明控制疆土,两国也已停战日久。大明若是非要我辽东土地,自然可以遣使商议,堂堂正正索要。
最后却是不顾百姓惨遭战火涂炭,突施偷袭,以图劫掠被攻破的城池。最后还说什么堂堂之师、顺天应人……”
顾炎武直接抢白打断:“我大明天兵何曾偷袭!去岁之战,原本就是突发变故,查获你们伪清勾结察哈尔、科尔沁部蒙古,违反我大明禁运,阴谋偷买军资!
我大明也珍惜边关百姓性命、家财,是迫不得已当机立断反击!何况你们勾没勾结科尔沁部你们自己不知道么!我大明天兵打蒙古花了一两个月,你们怕是早已趁着这段时日加强防守、抗拒天兵了吧,居然还有脸说偷袭?”
福临被顾炎武说得忍不住笑了:“你们说明军是为了扩大追击违犯了禁运的蒙古科尔沁部,才杀过界、一路跟我清作战?这话你自己信么?
贵国朝廷远在南京,当时鄂王爷也不曾亲临北京坐镇吧?北方的边将,忽然从蒙古人那里得到了新的罪证,难道不该请示贵国朝廷,然后再定战和。
如此大战,难道是边将可以自行决断开战的?贵国攻下朵颜诸卫故地后,距离再犯锦州,不过短短三四日,如果贵国的开战决策,不是贵国朝廷早有预知、提前下令,难道他们还敢自作主张?”
顾炎武听到这儿,也是微微有些心惊,没想到这个福临做了十年傀儡皇帝,居然还有些脑子,能从这儿看出一丁点破绽。
确实,当初大明先打蒙古找重新开战借口,也是为了同仇敌忾鼓舞内部士气,打完蒙古后直接就冲过通辽和锦州的边界,继续打满清了,没给清人喘息的缓冲机会。
这也是因为进攻启动之后,势如破竹,走流程肯定会军事上不利,不能为了虚名而浪费将士们的性命。
不过如果细纠起来,这也是一个穿帮的地方。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可以不受指责,但能弥补的污点,还是弥补一下比较好——有些时候这不是为了敌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能更好地驾驭军事部门,防止发生“下克上”的独走。
所以,朱树人还真就提前弥补过这个漏洞。
顾炎武不由向王爷投去一个钦佩的眼神,然后骄傲而又义正词严地对福临宣布:
“我大明朝廷当然不可能事先预知科尔沁部依然在与你们勾结!当初要求刘国能等出兵察哈尔、科尔沁时,给的命令也确实只是先攻蒙古,并未要他与你伪清重新全面开战!
所以,这事儿是刘国能等人私自扩大了战争,我大明朝廷不过是事后追认,而且也为这事儿处分过刘国能等将领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处分”,显然是朱树人补上去演的戏。明面上处分一下,未来风头一过,该升官更多、赏赐更多,还是照样给。朱树人是不会事实上坑有功将领、心腹武臣的。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