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  国姓窃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更重要的是,在谈判过程中,朱树人还点拨郑成功反复向河北三边军队宣传南方官府的新政策: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未来新皇帝是谁,但是国姓爷、湖广总督愿意担当干系,保证河北三边部队不会因为先帝殉国、救援不及的事儿而追究任何人,只要大家肯重新弃暗投明,过去一切既往不咎!
    
    这一点宣传攻势,也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河北三边明军,在从贼后就特别铁杆地调转枪口打南明,主要就是因为大明的制度过于苛责武人,儒生士大夫动辄上g上线,再加上崇祯朝十几年的严酷律法和缺乏弹性的制度,搞得河北三边人人自危,
    
    都怕“先帝死的时候,我们见死不救,要是大明重新起来了,我们会不会被清算”,这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给大明送葬了。
    
    毕竟河北三边的明军,在“不救驾”问题上,确实是嫌疑最大的,他们离皇帝那么近,都坐看崇祯之死,或者在皇帝还没死前投敌,不忠于崇祯这点确实没得洗。
    
    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放弃追究武人的历史责任,灵活变通圆滑,是非常重要的。
    
    或许未来南京城里那些衮衮诸公还会继续讲原则,但他朱树人可以提前大包大揽担责任许诺出去:只要他朱树人掌权,未来就绝对不许文官集团翻甲申之变参战部队的历史责任旧账!
    
    倒是针对文官集团的历史责任旧账,朱树人是不怕翻的。反正文人手里没有刀把子,将来时机好就清算,也没什么大不了。
    
    当然现在形势危急,也还不急着说这事儿,装不知道装湖涂就好了。
    
    而且,就算朱树人的许诺没有法理效力,他说了不算,但至少眼下他控制着大明最主要的财源。对于是否给北方南撤的、有历史遗留问题的明军发饷发粮的问题,他能说了算,那就够了。
    
    当兵的只要先有口饭吃,有军饷花,就能暂时被稳住。
    
    他爹沉廷扬还执掌着南京户部尚书的位置,而在北京六部覆灭的情况下,沉廷扬就相当于是新的户部尚书了,发钱权征税权捏在沉家人手上,说话就极有公信力。
    
    而且户部尚书这种实权职位,在未来的南京朝廷中,虽然不可能当到首辅,但也绝对是内阁中重要的阁老!
    
    退一万步,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这南撤的河北三边明军,是在听信了沉廷扬、朱树人的“不清算许诺”后,才愿意继续为大明效忠的。
    
    要是哪一天,南方的朝廷,想让另一派掌权,让那些否定沉廷扬、朱树人大政方针的政敌掌权,这些原河北三边明军,就是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他们该用自己手中的刀枪支持谁!
    
    不力挺国姓爷长期掌权、换一个脑子轴爱清算历史责任的文官当首辅,那他们这些屁股上不干净的原河北三边明军就都会受到严惩!
    
    只有国姓爷长期掌权,他们的荣华富贵才能长久得到保障!他们的身家性命,从此都跟国姓爷的掌权绑定在了一起!国姓爷掌权一天他们就有一天好日子过!
    
    要被清算问罪、还是荣华富贵,自己看着办吧!
    
    ……
    
    朱树人疯狂正反手一起抽血、同时削弱着李自成和吴三桂,把抽来的血都用于强化未来南方朝廷武装的同时,
    
    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谈判,也终于有了进展。
    
    这两件事情,时间上其实也是并行的,甚至多尔衮做出决策改变的时间,比郑成功的第二波船运撤军,还稍微早了那么两三天。
    
    早在正月二十三,也就是吴三桂答应郑成功全新条件后的次日,他就最后一次派出了跟多尔衮联络的使者,也带去了最新版的条件,一切都是按照朱树人遥控点拨的说辞说的。
    
    多尔衮和他的部队,倒也没有滞留在盛京(沉阳),而是亲自前出到了塔山,摆出一副随时便于介入的样子。
    
    塔山距离山海关只有最后二百里路,而且还有路可以绕过燕山,从北侧走柳城草原迂回到蓟门,以清军骑兵的行动速度,无论去哪儿都是很神速的。
    
    多尔衮在确定自己的方略、确定能得到的条件之前,驻军塔山伺机而动,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他带来的满八期精锐骑兵,也达到了三四万人之多,几乎是拿出了满八旗半数以上的主力,另外还有差不多同样数量的蒙古八旗骑兵,以及数万战力稍弱的汉军旗步兵、炮兵。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