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论功行赏  国姓窃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同样的道理,历史上隆武帝给郑成功赐的国姓,含金量跟崇祯此刻金口玉言赐的,也绝不可同日而语。
    
    这次的伯爵,算是踏出了第一步。要不是沉树人太年轻,职官升太快,一年之内不能巡抚总督连升,也不至于拿出伯爵来封赏。
    
    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御史言官出班奏对,恳切阻挠,说这不合祖制,自嘉靖以来,没有那么轻易因军功封伯爵的。无非是刘宗周、黄道周之流的那群人。
    
    只是崇祯和周延儒、陈新甲都统一了看法,提前内定了,所以这些人的“老成持重之见”也就没能掀起浪来,就这么决定了。
    
    另外,朝议上的赏赐,当然不可能只针对沉树人一人,所以其他参加了河南战役的诸多将领,文官,也都各有升赏。
    
    军功第一的黄得功,也是从崇祯九年开始就当总兵了,已经在总兵位置上干了六年。
    
    本来总兵也已经是正常武官最高的,没法升赏了,这次崇祯给他额外加了讨逆将军号——明朝后期加将军号,主要是从古代的平贼荡寇、讨逆破虏之类杂号将军当中选取。
    
    平贼将军前几年已经给了左良玉,后来左良玉尾大不掉避战获罪,又被拿掉了。但也导致平贼将军这个名号有点臭了,自然不会再另给别人,别人也会嫌弃不吉利。
    
    就算将来要重复利用,也得等过些年头,甚至等到左良玉卸任或者过世,用时间来抚平一切,才不至于不吉利。
    
    而荡寇克虏,分别被刘国能、沉树人占了,所以给黄得功留下的基本没得选,就剩讨逆将军号了。
    
    黄得功加了将军号,其他张名振这些也都有军功,但他们也都是总兵了,军功又没那么卓着,所以升无可升,就只是赏赐金银财物。
    
    至于那些还没到总兵的,倒是普遍可以挑选表现突出的那几个,再挪一挪。比如朱文祯的参将,就可以挪到副将,其他几个张名振手下的水师营守备、都司,也都能再升。
    
    只不过大部分参将以下的,也没必要在朝会上圣旨处置,回头陈新甲私下在兵部处理就行了。
    
    处理完全部武将的升迁后,还有一些涉及文官的。
    
    沉树人麾下的方以智、阎应元等,搞后勤备战,也都有点功劳,但不如上阵杀敌的那么显着。
    
    方以智已经是武昌知府,暂时就没有挪,阎应元级别还很低,只是一府推官,回头周延儒吏部那边处理一下,可以也想办法先挪到同知。
    
    知府级别以上文官有升迁的,仅有沉树人的表哥张煌言——但他不是因为跟李自成的战事,而是因为同期在荆州府、夷陵一带防范张献忠余孽,
    
    并且在孙可望全师撤往川中时,张煌言敏锐地咬住了孙可望部一些贪恋财物、行动拖沓的殿后部队,稍稍歼敌了两千多人,光复了秭归、巫县等地,打通了与秦良玉防区的通道,加起来也算是拿回了一个府的地盘。
    
    这些地方穷归穷,没几个县,可面积还是很大的,从湘西张家界到江北的神农架,整个长江三峡险峻穷地方,光看地图的话收复了好大一块,虽然大部分是无人区和野人区。
    
    于是,周延儒就提前拟了,把张煌言从荆州知府,改为成都知府,并加四川兵备道佥事衔。
    
    这个任命,一来是张煌言自己争气,表现值得此赏。
    
    二来也是为了沉树人麾下的军事力量,未来能直接借调去四川平叛追击张献忠。毕竟把兵力借给自己的表哥,沉树人也没那么吝啬。
    
    四川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肯定已经沦陷,张煌言看似升官不少,权力却还需要自己打回来,把自己的辖区收复平定,朝廷只是给个名分,也不出钱粮不出兵,算是无本生意。
    
    荆州知府换成成都知府,这个严格来说不算升官,只有加兵备道佥事才是升官。可哪怕同样是知府,所知的府档次高低,还是有很明显实权差距的。
    
    荆州府在明末,已经不算湖广地区最富庶稠密的府了,远不如武昌知府方以智的地盘,甚至比襄阳府还略差,只能跟长沙府并列,勉强是湖广并列前三的样子。
    
    成都府的富庶和经济价值,显然高得多,那儿自古都是蜀地最繁华的膏腴之地,天府之国,只要不被张献忠长期破坏,尽快搞定,经济潜力也能很快恢复。
    
    张煌言的任命之后,就轮到重新商定四川巡抚人选的问题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