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1章僵持  红楼琏二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贾琏的另一路大军过山海关之时,朝廷便不再刻意隐瞒贾琏率军征讨建奴的消息。

    当然也是瞒不住了。

    起先自然是贾政、贾母等人率先知道消息。

    但是他们震惊之余,除了将凤姐儿请过去询问一番之外...

    贾琏退出御书房,夜风依旧,然他心中却已轻松许多。皇帝虽病重,然已醒转,且已亲口定下三皇子为储君,太后与周大人之阴谋彻底败露,朝堂局势已趋于明朗。

    然他心中清楚,太后虽失势,然其残党仍在,若不彻底肃清,恐日后仍有隐患。更何况,兵部虽已由他掌控,然旧臣盘根错节,若不尽快整顿,恐难真正稳固。

    他步出宫门,平儿已候在轿旁,神色紧张。见他出来,连忙迎上,低声问道:“二爷,宫中可有结果?”

    贾琏微微颔首,低声道:“陛下已醒,周大人已被拿下,立储已定,三皇子为太子。”

    平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又露出几分担忧:“那太后……她会甘心吗?”

    贾琏冷笑一声:“她不甘心又能如何?陛下尚在,她若妄动,便是谋逆。只是……”他顿了顿,低声道,“我已命人彻查她与周大人之间的往来,务必将其残余势力一网打尽。”

    平儿点头,又道:“探春姑娘已回京,江南那边一切安好,账目亦已理清,庄头那边也已安排妥当,若有异动,便可随时应对。”

    贾琏微微颔首,道:“很好。你即刻派人去江南,通知庄头,务必加强戒备,若有周大人旧部蠢蠢欲动,立刻拿下。”

    平儿应声而去,贾琏则径直入府,命人将兵部几位亲信召来议事。

    不多时,李大人、王大人、赵大人等人陆续入府。贾琏待众人坐定,沉声道:“皇帝已醒,立储已定,三皇子为储君。然太后虽失势,其党羽仍在,若不彻底肃清,恐朝堂仍受其掣肘。”

    李大人点头,道:“属下已将太后一党名单整理妥当,共计三十四人,皆为兵部、户部、刑部要职,若不尽快处置,恐朝堂仍受其掣肘。”

    贾琏沉吟片刻,道:“你即刻拟一道奏章,参劾此三十四人贪腐渎职,请求彻查。此事必须快,必须狠,不能给太后一党喘息之机。”

    王大人迟疑道:“二爷,此举恐会引起旧臣反弹,若其联合上奏,恐难以通过。”

    贾琏冷笑一声:“旧臣?如今皇帝尚在,谁敢妄动?更何况,皇帝已亲口赐我兵部尚书之职,若有人敢阻,便是与皇帝作对。”

    王大人闻言,不敢再言,只得点头应命。

    赵大人低声道:“二爷,江南那边,探春姑娘已回京,然庄头那边仍有周大人旧部,若其趁乱作乱,恐江南亦难安宁。”

    贾琏点头:“此事我已命人去办,江南庄头已将账目理清,证据亦已送至御史台,若有人妄动,便可一网打尽。”

    众人皆知贾琏已早有准备,皆不敢多言,纷纷应命而去。

    待众人退下,贾琏独坐书房,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皇帝虽醒,然病势沉重,恐命不久矣。三皇子虽得立为太子,然年幼无势,若无强援,恐难坐稳储君之位。

    而自己虽得兵部尚书之职,然朝中旧党未除,太后虽失势,然其势力仍在,若其反扑,恐兵部亦难安。

    “不能再等了。”贾琏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就在此时,忽听外头传来急促脚步声,平儿匆匆入内,神色慌张:“二爷,不好了,宫中传来消息,皇帝病情再度加重,已昏迷不醒,太后已召集心腹大臣,准备再度议立储!”

    贾琏闻言,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来,沉声道:“立刻召集亲信,准备入宫!”

    平儿连忙应命,贾琏则转身取了件厚实外袍披上,又低声叮嘱道:“你立刻派人去江南,让探春即刻回京,若事有变,她必须亲自掌控江南庄头,绝不能让周大人或太后的人插手。”

    平儿点头应命,眼中满是担忧:“二爷,此去宫中,恐有凶险,你务必小心行事。”

    贾琏微微一笑,眼中却透着冷意:“我心中有数。若今日不争,便再无机会。”

    话音未落,外头已传来轿夫准备妥当的通报。贾琏不再迟疑,翻身上轿,直奔皇宫。

    此时,宫中灯火通明,御书房外已聚集数位重臣,皆是太后一党之人。贾琏抵达时,正见太后心腹大臣与几位老臣低声交谈,神色凝重。见贾琏到来,众人皆投来复杂目光。

    贾琏拱手道:“太后召见,臣自当赴会。”

    太后端坐于御书房一侧,面色沉静,目光却凌厉。皇帝仍卧于龙床之上,气息微弱,已然昏迷。御医跪于一旁,不敢言语。

    太后见众人到齐,缓缓开口:“陛下病情危急,社稷不可无主。今召诸卿入宫,便是欲议立储之事。”

    周大人虽已被拿下,然其心腹仍有人出列,拱手道:“臣以为,太子之位,应由长子承袭。此举合乎祖制,亦可安定人心。”

    太后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皆低头不语,唯恐言多必失。贾琏却在此时出列,拱手道:“臣以为,立储乃国之大事,不可仅凭祖制而定。若长子德行不足,难当大任,即便立之,亦恐误国误民。”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太后目光一冷,缓缓道:“贾大人此言,可是质疑长子德行?”

    贾琏不卑不亢,拱手道:“臣不敢质疑,只是据实而言。若陛下欲立长子,臣自当遵从。然若陛下欲择贤而立,臣亦愿竭尽所能,辅佐新君。”

    太后目光如刀,冷冷盯着贾琏,片刻后,缓缓道:“贾大人所言虽有理,然陛下病重,社稷不可无主。若不尽快立储,恐生变故。”

    贾琏沉声道:“臣以为,陛下虽病重,然尚有一线生机。若能请名医入宫诊治,或许尚有转机。若陛下苏醒,立储之事,亦可由陛下亲定。”

    太后神色微变,显然未料贾琏竟敢当众提出此议。她沉吟片刻,终是缓缓点头:“贾大人所言亦有理。那便再延三日,请御医全力施救,若三日后陛下仍未苏醒,再议立储。”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