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6章 定策(中)  初唐峥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顿了顿,刘仁轨补充道:“临行前,广陵郡公提及,鸣沙大营可能会出兵破敌,也有可能会渡黄河,攻薛延陀后路。” 
    李善点点头,从性格上分析,张仲坚其人,心志坚毅,行事风格有点像自己,虽迭出奇谋,也敢行险,但却是谨慎为先。 
    张仲坚不会想不到薛延陀、突厥联兵攻打陇右道的后续发展,他也知道河东战局的急转直下,不会毫无动作的。 
    窦轨突然插嘴问道:“稽胡可稳?” 
    “突厥猛攻安乐州,稽胡头领刘女匿成不得已而降。”刘仁轨应道:“但鸣沙大营内数千稽胡骑兵,其心愈坚。” 
    刘黑儿起身道:“月余前,与叔父、二弟有信来往,叔父为族计,但二弟刘宝决不叛唐。” 
    李善点点头,“战后若要论罪,罪在刘女匿成一人,不涉其族。” 
    刘黑儿拜倒在地,“谢过阿郎。” 
    “是太子殿下向陛下所请,得陛下首肯。”李善摆摆手,“德谋兄?” 
    李楷开口道:“原州无虞,知晓薛延陀大举南下后,南阳郡公虽仍留驻萧关,但已经调兵遣将,从固原抽调兵力南下,当会在百泉县南以及泾源县西南侧。” 
    窦轨点头道:“百泉县南下入泾州,泾源县南下就是陇州华亭了。” 
    李善心里咯噔了下,也不知道华亭令张文禧现在如何,回头得问问李孟尝。 
    “原州兵力约莫在六千上下,分散在各个关隘,主力停驻在萧关与固原。”李楷继续道:“其中骑兵在两千左右,不过已经抽调五百骑兵南下百泉。” 
    “若要征调折冲府的府兵,应该能再召集三千左右府兵,在下临行时,南阳郡公已然决意……” 
    说到这儿,李楷突然住了嘴。 
    李善笑着说:“德谋兄放心,敬德兄午时后北上,已经遣派使者携带鱼符往泾州、宁州、原州各处。” 
    按制来说,抽调折冲府的府兵,是归属十二卫统领,但必须得到兵部鱼符,经过当地刺史、总管与折冲府的骠骑将军勘合之后才能发兵。 
    “武安兄堪称名将,心有成算。”李善缓缓道:“但原州……” 
    说到这儿,窦轨、尉迟恭、秦琼都在摇头,想寄希望于原州在后方有所行动来减轻京兆的压力,可能性不大。 
    百泉县那边倒是有些骑兵,但在泾州呢,距离相对比较远,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而泾源县倒是近了,南下就是陇州,但这一块区域是原州西南,是六盘山脉最为崎岖难行的区域,不说其他的,肯定绝大部分都是步兵,很难起到骚扰胡骑后方的效果。 
    如果贸然出兵,说不定还会被胡骑围住……不过原州兵力倒是充足,不用怕突厥、薛延陀北上攻破原州,与灵州的兵力汇集。 
    窦轨看向李楷,“那泾州、宁州如何?” 
    “南下途中,在安定县见过阳城县公。”李楷应道:“得知薛延陀南下后,阳城县公汇集兵力……” 
    尉迟恭补充道:“信使携鱼符、诏书,韦云起召府兵,东向往宁州。” 
    “宁州……”李善喃喃道:“韦云起手中能有多少兵力?” 
    窦轨毕竟身居宰辅,知道的信息要比其他人多,在心里计算了下,“泾州、宁州两地之前就已经征召府兵成军,按折冲府计算,兵力应该在万余左右。” 
    “不对。”温彦博摇头道:“不提襄邑王,但后来管国公任瑰兵败,其中多有泾州府兵,再后怀仁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泾州一战也抽调了泾州、宁州府兵,至今还有部分在灵州军。” 
    李善脸色有些阴郁,补充道:“而且泾州刺史钱九陇已然率部分府兵去了河东,两地兵力暂由宁州刺史韦云起节制,他麾下兵力不会太多,当能守御宁州不败,但想出兵……” 
    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换句话说,也就陇州、岐州、豳州的兵力回援京兆,北侧以及西北侧两三个方向的唐军,都很难回援,顶多是在后方制造一些小动作来减轻京兆的压力。 
    温彦博正要提坊州、丹州、同州、华洲几地的府兵,却见李善昂然道:“突厥、薛延陀联兵应于明日午后或后日抵达京兆,今日首战,溃数千突厥,此战亦当勇烈,必破阵取胜!” 
    窦轨、温彦博对视了眼,前者苦笑道:“怀仁,如今兵力不足,当不可浪战。” 
    温彦博也劝道:“当年下博一战,你力劝淮阳王不可贸然出兵,当知利害。” 
    “但京兆兵力不足,坊州、华洲、同州征召府兵成军不会那么快,而且一旦入京兆,首要是庇护长安……”马周终于找到机会开口了,幽幽道:“对阵突厥、薛延陀的唐军主力,只能指望河东、延州援兵赶至。” 
    “按照路程计算,今日是十月初九夜,信使换马不换人,明日延州、河东才会发兵。” 
    “延州骑兵沿秦直道迅速南下,约莫十月初十夜间至十月十一日才能抵达。”马周继续道:“河东援兵需要渡过黄河,应该在十月十三日至十月十五日之间才能赶至。” 
    李善露出一丝笑容,“久不见宾王兄,今夜可尽述之。” 
    温彦博、窦轨的眼神都有些诧异,他们并不太清楚这个中年文士与李善之间的关系,而李楷无奈的看了眼正垂着头的常何。 
    李楷可知道太多太多的内情了,马周就是李善塞到常何身边的,一个区区北衙禁军的长史,实在不太惹眼,但李楷也知道,秦王是知晓这颗棋子的。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