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有了先生的那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才有了刚刚,先生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又才有了,如今这首半江瑟瑟半江红。
每一首诗,先生的心境都会有全新的变化。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
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先生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先生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三月初三夜”,是个过渡。过渡的说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季节之类的。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
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
三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
“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夜。
这句重点写了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
而“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
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
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到月上露下,蕴含着先生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
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
通过以上分析,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或日落时。
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
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丽,也是如此的对于这个世界的喜爱。
没有错,就是喜爱,这是先生对于这个世界的爱。
不然的话,谁能写的出来如此诗句啊?
把江面的夕阳,写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句子,一辈子都难以简单一次啊!”
黄纶说完以后,就整个人沉默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直播间里面也开始了新的直播了。
这个时候,刘南放下手中的笔,随后他对着镜头笑了笑。
紧接着,镜头直接切换,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
下一瞬间,镜头就出现在了扶风城了。
这一刻,刘南他们还来到了当初住的这个小院子。
院子已经被买下来了,如今这个院子,也完全成了刘南他们的了。
院子里面,有一颗桃花树,此时此刻正在开着花。
“海哥,对这个地方还有印象吧?”
林海此刻,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怎么可能没印象啊,当年我俩就在这个地方,认识了陆寻欢,也认识了见雪,并且治好了你的病,也是在这个地方,认识了星灿这个瓜娃子。
这个地方,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此刻,刘南也是忍不住感叹了起来。
“是啊,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个地方啊。
在这里,经历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啊!
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写过的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啊!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我似乎回到了六年前,刚刚来到扶风这个城市一样。
对了海哥,咱们去看看谭大哥怎么样?”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