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 大殿  晚唐浮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建极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夜及二十日整个白天,高昌城都处于混乱之中。

    混乱的原因是城门突然打开,有部分人叛变投靠夏人,毗伽可汗失去音讯,外加各部思想混乱,有人想战,有人想逃,有人欲降

    曾经在大理发生过的一幕又出现了有三千余人打开西门出逃,结果严阵以待的夏军弓弩齐发,一茬又一茬地收割着敌人性命。箭矢射完后,元行钦领武威军骑兵上前冲杀,将混乱中的敌人切割打散,夏鲁奇领银鞍直三千甲士、望苴子蛮兵、女真兵收尾,将西门外变成了一副血泊地狱。

    另有千余人自东门出奔,先遭到具装甲骑横冲,大乱,贺瑰领天德军骑兵继之,将贼人剿杀殆尽。

    二十日白天基本是在全城清剿残敌,又杀千余不愿投降的敌兵。

    到当天傍晚,局势基本稳定了下来,全城大安,喜迎王师。

    二十一、二十二日两天全城大索,进一步清理藏匿在民间的残敌,兼且收拾尸体、血迹,打扫宫殿。

    这几日,邵树德一直在城外与官员们商谈今后的治理。

    西域这个地方,打赢其实不是问题,难点在于如何长期稳固地统治。

    总不能你如龙卷风一般杀过来,横扫各路牛鬼蛇神,然后走了。没几年,反贼们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将当地局势搅和得一团糟,甚至让已经占领的国土再度丢失。

    邵树德对此有点模模糊糊的想法,恰好此时传来消息,于阗大军听闻大夏王师得了伊州,兵进西州,主力转而去攻打龟兹了,刚刚拿下此城。

    到这时,他的想法更加清晰了。

    穿越者都知道,西域大规模绿化,就在接下来几个世纪。

    但这个过程是有反复的。

    西域对抗绿教的大boss、总后台是高昌回鹘,先锋打手是佛国于阗。

    历史上960年,因为穆萨占领碎叶,热海二十万帐突厥集体改宗绿教。

    962年,喀喇汗王朝东征于阗,开始了圣战。

    他们的体量是于阗国的好几倍,但因两线开战,故屡吃败仗,甚至连旧都疏勒都被于阗攻占。

    布格拉汗传记载“异教徒胁迫喀什噶尔绿教徒改宗原教,强迫他们食用狗肉、驴肉、猪肉,以及违反教法,行不义之事竟习以为常,人们又变成异教徒。”

    布格拉汗从中亚调兵回南疆后,围困喀什噶尔五个月。于阗守军饥寒交迫,被迫出城迎战,由曲克提热西提统领,双方大战三次。

    “战斗激烈残酷,双方伤亡颇大第三次交战,异教徒大败,落荒而逃”

    喀什噶尔全城老小又一次改宗绿教。

    这次围城战,喀喇汗王朝击败了于阗军队,收复旧都,并击败了高昌回鹘的志愿军高昌回鹘虽未直接参战,但有不少佛教徒志愿南下,参加圣战。

    宗教战争持续几个世纪之久,是非常残酷的。当地百姓没有自由选择信仰的权力,一切都由屠刀说话。

    以喀什噶尔为例,原信仰佛教,后改宗绿教,于阗打过来后,改宗佛教,于阗败退后,又改回绿教

    这种战争,没有仁慈,只有血腥。最终喀喇汗靠着体量,用长达四十年的消耗战击败了于阗。

    邵树德觉得,绿教在西边的崛起,对他统治西域不一定是坏事。

    凡事要辩证地看。

    当于阗、高昌两地的佛教徒、摩尼教徒面临绿教徒的屠刀威胁时,他们会无比依赖中原王朝的支持。

    历史上于阗就多次派人至北宋求援,但宋朝爱莫能助,无法任何支持,也没有兴趣支持。

    如今则不一样

    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做些文章。即当地的羁縻政权在一线抵抗,朝廷在后方援助,物资、军队、移民等等都可以。这样消耗最小,且能一步步加强朝廷在当地的存在感,进而完全吃下去。

    二十三日,邵树德率众进城,并在宫内大宴群臣,庆祝胜利。

    除出征时随驾而来的官员外,邵树德手下的新臣子又多了不少,计有梅录阿啜、林牙火山奴、达干阿里骨等七八名中枢官员,地方部落夷离堇的数量已增加到十五个,如阿布思等人。

    就在昨日,他又授偰元助、廉祐二人梅录之职,授率先打开城门的高昌将领仆固大悲奴达干之职。

    北庭、西州、伊州等征服地区诸部落,财税方面暂由阿啜梅录负责另调在洛阳为官的庄敖之弟庄约西行,授梅录之职,与阿啜分掌财税。

    各部落大体自治,但一应事务,如草场纠纷、刑狱司法、户口清查、赈济灾民、考学治学等,由偰元助、廉祐二位梅录负责。

    调萧阿古只西来,授达干。

    各部落定期出兵集训,由萧阿古只、仆固大悲奴二人负责。

    阿里骨统率原有的两千人现已下降至一千六百余为汗庭直属部队,随驾征战。

    基本上,邵树德肯定了降人的功劳,又调来了一些新人,与他们分享权力,共同管理征服地区的部落。

    从这些职务分派可以看出,因为北庭、西州这边的部落被打得很惨,统战价值较低,汗庭对他们执行了较为严密的控制。

    前草原帝国时代,汗庭中枢的官员很多是吉祥物,权力不是很大。

    邵树德现在强化的是他们的权力,其实也是在巩固大汗自身的权威。

    如果说当年拉拢横山党项、阴山诸部建立起来的体制与唐朝差不多的话,后来搞出了理蕃院、北衙枢密院则是他对草原统治体系的第一次改革。

    那次改革的力度是比较温柔的,且主要针对横山党项,户口统计的工作也多在那些地区完成。现在的野利氏、没藏氏以及东山党项基本已被朝廷吃干抹净,编户齐民。到了这个地步,理蕃院也将进行第二次改革。

    乌德鞬山会盟之时,邵树德就与杨爚谈过此事,让他们慢慢完善制度。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