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5章 衣锦还乡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至于眼下,就还是省着点,先募兵六百个总27万新兵。

    27万人是不多,但是等编练成军,各种武器装备到位,再加上徐州镇台以及归德镇台的35万民兵,自保是绝对不成问题了。

    ……

    从南京到山阴,足足有六百多里地。

    但是徐应伟只用了不到五天就走完,等到第六天傍晚时,徐应伟甚至于已经赶到了姥东老家,一个座落在天姥山东麓的大村子。

    什么叫归心似箭,这就叫归心似箭。

    这天太阳快落下,徐士益收了农具,准备归家。

    徐士益是姥东徐氏的族长,家里也有几十亩地,甚至于还雇了长工,但农忙季节他还是会跟着长工一块下地。

    今年整个姥东山区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地里庄稼大多枯死。

    徐士益带着两个长工天不亮就起来挑水浇庄稼,可还是顶不住这炎炎烈日,眼看着田里的水稻以及地里的大豆一片片枯死,别提有多难受。

    “唉,看来今年将是个大灾年。”徐士益忧心忡忡的道。

    “是啊,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哩。”长工乌牛瓮声瓮气的道。

    看着乌牛壮硕的背影,徐士益欲言又止,心说这乌牛磅大腰圆,是个好庄稼把式,也很舍得卖力气,一个人就几乎能顶得上一头牛。

    但是有一点不美,就是饭量实在大得吓人。

    往常年景好的时候,徐士益不介意养着乌牛。

    但是今年这个年景,就实在养不起这头乌牛了。

    但是一时之间,徐士益又不知道该怎么开这个口。

    “士益公,士益公!”就在这时候,一个童子飞奔而来。

    “小癫子?”徐士益的思路被打断,当即没好气的训斥道,“疯疯癫癫的干吗呢?你的羊呢?羊要是被被狼给叨走了,回家你爹能把你打死。”

    “士益公,秀才公回来了。”童子跑得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秀才公?你说我家老大?尽胡说。”徐士益没好气的道,“我家老大跟着圣上正在徐州打仗,哪能这么快回姥东老家。”

    山区闭塞,都过去几个月,居然还不知道徐州大捷。

    “士益公,真的是秀才公。”童子赌咒发誓道,“小子在山头上看得真真的,秀才公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已经过了南坑,很快就要到村口了。”

    话音刚落,前方山口便传来了嗒嗒嗒嗒的马蹄声响。

    定睛看时,只见一个身穿襕衫的士子已经骑着一匹骏马从弹石路飞驰而来。

    “士益公你快看,秀才公!”童子指着弹石路上飞驰而来的骏马,连声叫道。

    “老爷,好像真是大公子!”乌牛揉揉眼睛,也是难以置信的道,“老爷老爷,真的是大公子回来了,是大公子回来了!”

    “真是,真是我儿回来了。”徐士益不禁也湿了眼眶。

    看到儿子安全返乡,徐士益悬着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

    姥东徐氏祖上也曾经阔过,但是这几百年就出了这么一个秀才公。

    这次总算是没有折在徐州,总算是活着回到姥东故里,而且看样子还是衣锦还乡,要不然哪来的这匹高头大马?

    不用说,来的就是徐应伟。

    隔着还有几十步远,徐应伟就看到了徐士益。

    徐应伟很快滚鞍下马,急走几步来到徐士益的跟前又跪倒在地上:“父亲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

    “起来,回来了就好。”

    这时候,徐士益早已经收起了情绪。

    儒家讲究远子而近孙,对儿子严苛对孙子亲近。

    徐士益对徐应伟也是一贯极为严厉,不苟言笑。

    徐应伟却恭恭敬敬的给父亲叩了头,才敢起身。

    旁边的乌牛已经牵过徐应伟的坐骑,连声赞道:“好牲口,竟然跟俺的肩膀一般高,力气估计不小,犁十亩地应该是不成问题。”

    “乌牛,胡说什么呢。”徐应伟笑道,“那是战马。”

    “战马?”徐士益道,“这是朝廷配给你们士子营的战马?”

    “不是,是朝廷配给骑兵营的战马。”徐应伟道,“儿子从骑兵营借的。”

    徐士益的眸子深处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失望之色,原来只是借的战马,并不是朝廷赏赐给他儿子的,看来儿子混得也不怎么样。

    当下徐士益又问儿子:“徐州的大仗打得怎么样了?”

    “打赢了。”徐应伟道,“建奴死了差不多两万人,黄淮防线也守住了。”

    “守住了黄淮防线就好。”徐士益轻叹一声又说道,“这样至少能够保住江南半壁,至少还能有一百年的太平日子过。”

    稍稍一顿,徐士益又问:“那你这次回家来是省亲?”

    徐应伟道:“儿子这次回来既是省亲,也是为了募兵。”

    “募兵?你要在姥东募兵?”徐士益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今年整个姥东都遭了大旱,正不知道怎么渡过眼前这道难关呢。

    现在好了,要是能够募兵,则姥东不仅能少几十张嘴吃饭,而且还有银子能拿,这样就不用饿死人了,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果。

    徐应伟道:“是的,儿子奉皇命要在姥东募兵至少三个哨。”

    “三个哨?”徐士益闻言更加的高兴,“募兵二百七十人?”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