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百九十五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两更合一更)  寒门宰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熙宁十年三月。
    
    王安石以子王雱病为由,再度提出辞相。
    
    官家照例不准,并给王安石假,同意他在家抚视,
    
    但王安石不再同意,五度上疏,最后命下罢其宰相之位,为镇南军节度使,判江宁府。
    
    旨下之时,王安石正寓居在定力院内。
    
    第一次罢相时,他也是住在此际,如今仍住在此院中,看着满园春光明媚作诗一首。
    
    江上悠悠不见人,十年尘垢梦中身。
    
    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
    
    此诗是仿陆龟蒙所作。
    
    他又居定力寺想起前诗来,此刻他便坐在丁香树下看着章越送来的书信。
    
    此信也算是章越对当初王安石在府上,隐隐以朝政托之的一等回复。
    
    对章越而言,朝政不是最要紧的,在朝政之上更要紧的是【国是】。
    
    这是章越一入京后吩咐陈瓘所为之事,二人就此增删七次,常常讨论半日。直到今日章越给王安石书信一封。
    
    说是书信一封其实也是进卷。
    
    犹如章越孑然一身至京城时,将文章投遍公卿,两制大臣求得赏识引荐一般。当时章越三度投文王安石,还曾亲自登门求其青睐。
    
    时过境迁,章越再书王安石,宛如当时投文心境一般。
    
    在信中自述彷徨如学生请教师,王安石见此微微叹息,章越这么多年了,依旧还是那么恭谦谨慎,有醇醇之风也。
    
    章越这一封书信的题目便是‘孟子亦言利’。
    
    王安石看章越的题目时候笑了。
    
    众所周知王安石是最推崇孟子的人,时人讽刺王安石的观点与孟子如出一辙,只是区别在一个整天言利,一个从不言利。
    
    故而王安石看到章越‘孟子言利’不由会心一笑。
    
    义利之辨是儒者第一事。
    
    义利之辨就是出自孟子,《孟子》的一章。
    
    孟子见梁惠王。
    
    王问,老头,你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答说,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
    
    这就是孟子头一章头一句,读过孟子书的人都知道。
    
    章越言,五经之首《易经》,言利有一百八十四处,言不利的有二十八处。
    
    易经所言的元亨利贞,及利或不利。
    
    被奉为五经第一经,华夏各家流派之祖的易经教的就是你如何【利用安身】之道。
    
    易经研究的就是如何‘趋吉避凶’,如何‘大吉大利’,这个思想可谓融入每位华夏子民的血脉之中,为三教九流所共奉。
    
    如果说孟子否定了‘利’,也就是否定了五经之首的《易经》。
    
    何为利?何为义?
    
    孟子言墨子所云的‘义’,乃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就是头磨破了脚擦伤了,也要为利于天下之事。
    
    杨子所云的‘利’,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之,你要我拔下一根毛利于天下,我也不干。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