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武善堂  兴风之花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虽然昨天仅是大略一扫,寨内存活的人口恐怕不在少数。

    看高挂的尸体,死者几乎全是青壮,留下都是老弱妇孺。

    活着的少说也有几百人。

    既然人能藏起来,想必还有些存粮,暂时对付几天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一心想救人,那就应该赶紧去最近的乡镇求救并且帮忙筹粮。

    留下来除了徒增哀怒,没有任何益处,纯粹浪费时间。

    没想到叶三娘竟是拉着王艳在损毁的屋舍顶上高来高去,不住地宣扬自己乃是许州振武武堂的弟子,武堂秉承侠义,愿意收留难民。

    倒也直言她们仅是路过,没有多余的粮食,如果谁家还有几天干粮的话那就可以跟着她们走,她们会加以保护,哪怕拖家带口也不怕。

    这么呼喊一阵,果然有几个年迈者畏缩且紧张的从残垣断壁间冒出头来,询问是真是假。

    叶三娘不住地给予保证,不住地强调自己是振武武堂的弟子,还言说振武武堂在许州有武善堂的美名,行侠仗义,乐善好施,许州左近无人不知云云。

    果然有人听说过振武武堂,加上一行人只有风沙一个男子,看起来还挺斯文,其余三人都是女子,让人不那么害怕,于是陆陆续续又出来十几人。

    多是女子,年长居多,年少也有,抱着大包小包,也有牵抱孩童,一个个蓬头丐面,看着黑乎乎、脏兮兮,不见本来容貌。

    风沙耳目灵敏,发现还有更多人隐藏不出,正在暗中窥探。想想也正常,无论谁碰上屠村这种事,一定惊魂未定,恐惧戒慎,信不过外人。

    叶三娘又招呼一阵,见无人出来,于是又向出来的人喊话,言说此行并不强迫,到了前面的乡镇,想留想走都可以,还能顺便向官府求救云云。

    出来的几位年长者一合计,觉得这个险值得一冒,于是让愿意离开的几户人家先去探探路。

    最终也就六户人家,大约二三十人愿意离开,多半是女子,从年长到年少都有,也有几名男童女童,甚至还有襁褓小儿。

    稍微询问几句,原来是家中的成年男人全部死光了,哪怕留下来恐怕也没活路,那还不如冒险闯荡一下。

    倒是有几个存活的青壮想要跟着一起走,被长者强行留下,连男童都不例外,非要强留。简而言之,女人女孩可以走,男人男童必须留下。

    哪怕母子分离也再所不惜。

    叶三娘这时发了飙,踢起一块残砖,一掌劈碎,碎灰愣是扬了几名长者一头满脸。

    王艳几乎同时拔剑出鞘,冷冷道:“一家人就该一起,想留想走可以任凭自愿,但是谁要是胆敢拆散人家的骨肉,本小姐当场拆了他的骨肉。”

    大家这才想起来,人家虽然是女子,却是会武功的女强人,招惹不起的。

    几名年长者敢怒不敢言。

    结果又有几户人家,好几十人拖家带口地钻了出来,背着大包小包,甚至不乏推着板车的,求说要走。

    叶三娘让他们点清口粮,至少足够一两天吃,还特意寻来几块白布,用烧焦的木条写上“振武”二字,裹以木条插上板车。

    这些说来简单,其实很多琐事。

    比如有些人锅碗瓢盆什么都想带,实际上不可能带那么多。

    再比如有几户人家粮食不够吃,有些全家只剩一二人的散户,还有几名轻重伤者。都需要处理。

    风沙并非铁石心肠,觉得留下无用当然不情愿,现在发现叶三娘的办法好像不错,不管能救多少,多少能救一点,于是跟着帮忙。

    早上开始弄,午后才弄完。

    最后愿意跟着走的,也就六户人家,三十余人,外加几名散户而已。

    叶三娘指挥着王艳赶羊似的前后赶人,维持秩序,两人居然相当熟练。

    类似的事似乎并非第一次做。

    风沙把自己的两头毛驴贡献出来拉板车,一头毛驴拉一辆。

    其中一辆除了装着他的食水和物什,只有三名抱着婴孩的女人。

    另一辆躺着两名重伤者,都是外伤,留下来那是等死,只能去乡镇碰运气找大夫。

    于是风沙把自己携带的外伤药也贡献了出来,还帮忙给一个断腿的家伙上了夹板。

    或许是振武的旗帜起到了作用,一路上没有人劫道拦路,黄昏十分,终于赶到了镇上。

    有两户人家在此镇有亲戚,过来就是为了投奔,包括那两名重伤者。

    近十人千恩万谢之后便即离开。

    还剩四户人家没有了青壮,只剩老父老娘,女儿幼童,加上那几名无依无靠的散户女子,一共二十七人。

    他们是铁了心要去许州,指望振武武堂帮忙安家。

    叶三娘咬咬牙包下了半间大车店,挤一挤可以足下,还让王艳去街上购一批干粮衣物,甚至还要她几辆驴拉板车。

    人越多行路越慢,还有过路费之类的花费,加上离许州还有几天路程。

    二十多人的衣食住行,花费用度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何况还要买牲口。

    两女肯定没有带那么多钱,于是把风沙给的银子破了一锭。

    一锭就是五十两,撑二十人到许州绰绰有余。

    别说五十两,只要省着点用,五两都有富裕。

    风沙本以为以王艳不肯动用这些银子,毕竟是给她还债赎身用的。

    没想到王艳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甚至算得上兴高采烈。

    等她买完东西回来,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笔地记账,细到几钱几厘。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