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九十五章 加盟(二)  寒门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楚清猜对了皇帝的心思。
    这次取士,扩招到四百人,皇帝发现,其实还可以再增加人数。
    因为他阅读了每位考生的文章,发现即便是寒门学子,也都见地不凡,可用之才很多。
    皇帝想的是,楚清印刷的书籍,才能有多少数量?如此,书籍成本就相对偏高;如果把工艺拿到手,进行大规模印刷,以官办书局的数量和影响力,能让多少孩子买得起书?
    楚清不但猜对皇帝心思,而且跟他想到一起去了——不多印刷,怎么摊薄成本?
    教育从娃娃抓起,就得有能买得起的书、孩子爱看的书。
    黄照贤出大门的时候,碰到戚知府上门,二人谁也不认识谁,但戚知府穿着官服,黄照贤便也打了招呼。
    工部的侍郎大人主动对自己打招呼,让戚贵燃有些受宠若惊,立马升出攀交的心思。
    但现在他有“公务”在身,因此对黄照贤说道:“侍郎大人在哪里下榻?不如换到下官家里来住,目前城内不时有流民出入,还是下官家里稳妥些。”
    黄照贤这次是出公差,因此在驿馆住宿,南陲之地的驿馆,条件远不如内地,而且也确实有流民迁徙到此,着实有些混乱。
    对于久住京都未出过远门的黄照贤来说,他对外界的认知都不如他三弟,所以看到目前永安府贫瘠而混乱的现状,心下确实惴惴,生怕一个不好,被流民打劫或偷窃。
    戚贵燃的提议显然说中他的心思,不禁面露迟疑:“这不太好吧?”
    他好歹是打着看望永安公的旗号来的,依他老父亲的面子,他都没能得永安公留在府中借宿;而与永安府衙并没有任何理由往来,住进去确实不大说得过去。
    “侍郎大人不必犹豫,”戚贵燃循循善诱:“特殊时期特殊安排,流民迁徙怎么还得再坚持一个月才能结束;
    目前城里最安全的地方只有永安公府和府衙,永安公毕竟是女子,还是住到府衙来最稳妥,况且,府衙到公府也近。”
    哎,这个理由充分,永安公是女的,黄照贤住女子家里不合适!
    黄照贤终于点了头:“那就麻烦戚大人了。”
    在永安公府建成之前,楚清目前住在城中最大的宅院,原主人年前就把房子卖了、远离“八风”肆虐之地。
    这里确实离府衙很近。
    戚贵燃最烦离楚清太近——感觉像被监视一样。
    他比楚清更积极地监督永安公府的建设,隔三差五就来汇报进度,询问需求。
    不过今天他来不是为了建府之事,而是来汇报楚清到永安府后打造的第一个建筑物的情况。
    “永安公,‘抗八风暴潮烈士纪念碑’建好了,”戚贵燃汇报道:“永安公真是一心为公,宁可不建公府,也要先建纪念碑。”
    “八风”吞噬了大半个永安府,因救助灾民而殉难的人也不少,却无一人是在职官员。
    楚清要让这些无名英雄活能安心,死能安魂,所以到达封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一座纪念碑。
    对于戚贵燃不走心的恭维,楚清权当没听见:“嗯,知道了,五日后举行揭碑仪式。”
    这都不用戚贵燃说,祥子他们早就报告过了。
    “呃……永安公,世子爷的书册,可否卖给下官一套?下官去买,竟已经卖光了。”戚贵燃正事说完,还想与永安公套套近乎。
    他现在想明白了,永安公是头倔驴,要顺着毛摩挲。
    “卖光了?”楚清有些吃惊:“第二批的一千套也卖完了?”
    一千套,每套十本书呢,就算书坊进货,大抵不会超过十套,要是规模小的书坊,最多进一套书,然后拆开单卖,算是试货。
    就算楚家在各地都有书坊,也不过是一个州府只有一两家,有些州府还没有,而且算日子,北边还有好多州府应该还没送到货才对。
    关键是书太贵啊,有钱人这么多吗?
    “世子爷的书,现在是一书难求啊!”戚贵燃感叹道:“下官原本买过一套,寄去给家中几个孩子看,结果被下官妹妹看到;
    下官就那么一个妹妹,远嫁在外,能回家一次不容易,下官母亲做主就给了,可这样一来家中孩儿就没有了,所以想再买一套;
    不想印刻坊那边说没有多余的,现在订单都完不成,您看……”
    戚贵燃的话只有最后一句是真的,就是订单还没完成,前边全是假的,因为他想用这些书讨好他妹夫和其他几位“关系户”。
    戚贵燃可不想在永安府这穷地方待太久,他甚至都没把妻儿带过来,他得想办法活动关系,尽快让自己换地方。
    起初他购买那套书,无非是给永安公和小公爷一点面子,算是示好、捧场。
    可谁能想到呢,小公爷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书一面世,竟就脱销!
    不但书卖得火爆,小公爷的名声也随之响彻大宣——“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人送外号“走四方小公爷”。
    能买得起书的都是家有余钱之人,能买得起整套书的,更是大富大贵人家。
    不但公子们买,连闺阁小姐也买来看——不能出门看世界,还不能看看游记解渴吗?
    戚贵燃的妹妹就是因为灌了一脑子的“走四方小公爷”,回娘家探亲时看到了这套书,当然要弄到手。
    戚贵燃的母亲一想,女婿外放今年有望回京,没准儿能帮儿子活动活动换个地方,自然有求必应。
    同时也来信告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