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十四章 不愧是天子……  寒门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厮!

    皇帝差点儿失笑出声,胡恒秋这小子啊,朕喜欢他不是没道理的!

    “你!”郑春秋恼怒,胡恒秋什么时候来的?他怎么不知道?沉了沉气息,郑春秋稳住情绪:“胡大人,朝会呢,别开玩笑。”

    再气,也不能得罪此人。

    结交还来不及呢。

    胡恒秋还是那副满不在乎的神情:“没!没开玩笑,你算吧,你们工部那点儿事,她哪件干不了?冶铁?铸造?高炉都是人家设计的!人家打造的刀比你们工部的都好,还便宜!”

    “你……”郑春秋恼火,胡恒秋却打断他的话,拍着他的肩膀絮叨:“你也别说什么水利工程,那个啊,人家楚清在选棉花试验田的时候,开沟挖渠、凿井引水的,哪样干的差了?

    要非说江河治理、修建堤坝什么的,那也不是你一人干的呀,那是你们底下水部司干的,你也不过就是批个文书而已;再说,不还有都水监嘛,是吧?”

    是,大领导一般不干具体活儿,都是下面部门干的。

    大领导的作用就是从皇帝手里接活,从户部手里领钱,然后分配下去别人干,当然,如果干不好,领罚的也是大领导。

    法人嘛,绳之以法的人。

    只要皇帝还重用的人,胡恒秋自然要维护,何况楚清是自己的下属,护犊子是必须的。

    可惜楚清不在场,不然肯定会由衷送他一个号:怼怼。

    嗯,姓胡,名恒秋,字常丰,号怼怼。

    “胡大人,您这是抬杠!”郑春秋“忍功”再好,此时也绷不住了,人家把你所有的工作说得一无是处,还是当着皇上的面。

    皇上要是听进去了呢?我还干不干了?

    胡恒秋活动着肩膀,叹声气说道:“唉呀,要不是最近患上‘漏肩风’,我还能抬得更好!”

    说完就跑前排最边上站着去了。

    就许你抹煞别人的业绩?哼,爷今儿让你也尝尝滋味!

    “咳……咳,”皇帝轻咳一下:“都回去好好研究各地旱涝情势,明日再议,退朝!”

    这朝会没法开了,都跑题了!

    问的是旱涝情势,哎,人家立马就改成伸手要钱,然后再转成弹劾楚清!

    胡恒秋跟着皇帝回到御书房,很快又出来了,皇帝就一个字:“查!”

    皇帝把臣子们打发走,让他们搜集资料,就是想让他们对灾害有个预判,哪怕是从各地发来的奏报内容进行一下判断。

    但事与愿违,灾害对他们没影响。

    就算是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儿顶着,真的发生灾情,对他们这些京官又会有什么影响?

    其实有时候这些人更喜欢天灾,因为每当有天灾发生,就会有过不下去的百姓,他们为了能生存下去,就会变卖土地。

    越是灾害严重,土地就越不值钱,有钱的人就会低价收购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土地易主,农户也转为佃户。

    灾害真正能洗劫的是社会的中低级阶层,严重的灾害会使小地主们、小商户们破产,而普通的农户变成佃户或者流民。

    所以,旱情就旱情呗,颗粒无收就无收呗,反正饿不死他们这些“人上人”,不但饿不死,反而还能大捞一笔。

    不要以为皇权就真的至上了,皇上管天下,没错,一个王朝的发展离不开百姓的支撑,所以,皇上真正管的是百姓。

    百姓有皇帝照顾着,他们就照顾土地和财富好了。

    反正赈灾也好,救济也罢,动用的是国库,不是自家的银库。

    第二日的早朝,依旧是扯皮,当然也不能全怪朝臣们,因为各地奏报对旱情的描述和分析也不怎么严重。

    一件事的最终结果没有出现前,人们总是不会很在意。

    反倒是到了晚上,皇帝在御花园遛食,有小太监跑来跟李公公汇报,说户部尚书要求见皇帝。

    皇帝回御书房接见了他。

    刘聚顾不得把礼行完,边直起身边就说道:“皇上,老臣下午专门去了趟京郊,亲手在几处田地里刨了土,没刨多深,看到了这个!”

    说着,刘聚从袖袋里翻出块叠成方正小包的帕子,打开,里面是一小堆淡黄色的、圆柱形的小东西,长度还不及一个指甲的宽度。

    “这是什么?”皇帝问道。这东西看起来很像细长的米,不过有一头带有小黑点。

    “皇上,这是蝗虫卵!”刘聚拖着帕子,手有些颤抖:“这些是一个坑里的卵!”六七十个啊!

    这下,皇帝也有些颤抖了,恶心的!亏他还以为这是某种米呢。

    “皇上,老臣今天分几处地方刨坑,十之五六处都刨到了虫卵。”刘聚继续说着。

    刘聚此时是真的激动,吓的。

    之前皇帝问询太史丞他们,关于气象的问题,自己还不以为然,甚至觉得皇帝有些小题大做,原来,根源在这儿!

    要不是中午收到黄忠那老家伙寄来的信,恐怕这会儿自己还在那儿一边抱怨皇帝要三十万两,一边核算账目吧?

    因着黄忠信里提到,让他一定要去田地里看看,亲手刨刨土,查看下有没有蝗灾的可能性,所以他才舍了下午对账的时间去查看。

    老黄这家伙说的对啊,国库不是皇帝的私人腰包,户部尚书再怎样精打细算,告老后下一任尚书照样骂你留个空国库,绝不会赞美你。

    国库的钱就是要花的,只要把钱花到皇帝心坎上,到告老时才有体面,皇帝给的体面。

    怎样把钱花到皇帝心坎上?必然是皇帝关心什么事儿,作为户部尚书就得提早准备好钱呗。

    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