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九章 归京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朝廷需要这样一场大胜来挽回威信,朝廷需要这样的一场大胜来提升军气民心,朝廷也需要一场来告慰那些死于动荡之中的百姓。 
    天色微明,北京城中却早已经是万人空巷。 
    道路的中央留出了一个宽阔的走道,两侧密密麻麻都站满了人,入目望去皆是攒动的人头,所有人的脸上都无比的激动和振奋。 
    苍穹放光,东方渐红,旭日东升。 
    金光破开了层层的云雾向着四方辐射而去,一轮红日缓缓自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永定门外,六千余名明军的军卒正列阵而立。 
    金色的阳光照耀在了永定门外明军的军阵之中, 
    他们的脸上和那些前来观礼的民众百姓也都一样,浮现的都是激动和振奋。 
    数万大军自然是不可能全部入城,因此每一名入城的军兵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挑选。 
    各镇按照人数,战功等等细分,然后给予名额,总额最终被定为六千人。 
    所有的军卒都是昂首挺胸,站的笔直,他们的脊背挺得甚至比手中的长枪还要笔直。 
    孙传庭身穿正红色的蟒袍,外罩暗金山纹罩甲,头戴着盔顶戴饰着红色的缨花及盔旗的尖顶明铁盔,保护脖颈的顿项和护耳此时都被卷起放置在头盔的两侧,盔甲的边缘都用皮毛缘边点缀。 
    骑乘着一匹纯白色的骏马,独自一人立于军阵之前。 
    在孙传庭的身后,第二排的位置则是同样罩袍束带的曹文诏、贺人龙、杨国柱、虎大威、左光先、五名总兵。 
    而除了他们五人之外,还有两名副总兵也在第二排的位置。 
    陈望是其中一名副总兵,而祖大乐则是另外一名副总兵。 
    陈望头戴三旗月明盔,身穿齐腰鱼鳞甲,下着兽纹赤金战裙,鞓带腰刀,挎长弓,带箭囊,跨骑着枣红马,立于最右侧的位置,而祖大乐则是立于陈望的左侧。 
    这样的位置排列自然是有深意。 
    祖大寿并没有归京受赏,在半路之时辽东方向传来了军情,祖大寿便带着麾下的大部分兵马告辞北上辽东。 
    所有人都维持着默契,没有多说什么,包括孙传庭也是一样。 
    己巳之变的时候,祖大寿偕袁崇焕两次应召进宫,其中在第二次袁崇焕被捕入狱。 
    祖大寿在回营之后的第三天后,便与何可纲率一万五千名关宁军东奔,声称自己是出关抵御束不的,实际上是却是奔向关外大营。 
    虽然在后面祖大寿还是低头接了旨意再度回援之后的战役,但是祖大寿心中有了畏惧,从此之后再不轻易踏出大营,甚至是很少离开辽东。 
    祖大寿的担忧,所有人都很清楚,他担心自己也步袁崇焕的后尘,被崇祯所杀。 
    如今的辽东局势其实就是一团乱麻。 
    崇祯对于逐渐军阀化,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的辽东军镇极为不满,但是又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够依靠着祖大寿,暂时稳定局面。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想用杨嗣昌之计和清军和谈。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削弱辽东拥兵自重,军阀化的进度,同时平定内乱,也能够有余钱和余力来编练精兵,稳固北疆。 
    不至于需要像现如今一样,需要依靠着祖大寿,才能保住辽东。 
    祖大寿深知只要自己掌握着足够的兵力,能够稳住辽东的防线,那么眼下的局面也能够维持。 
    从一开始,所有人就都知道祖大寿不会入京。 
    这一次入京,代替祖大寿的是他的堂弟祖大乐。 
    陈望来到队列之中后,主动向着一旁的祖大乐行了一礼。 
    祖大乐也是同样抱拳笑着回了一礼。 
    这个时代的人乡土颇重,同为一地人,天然就会亲近很多。 
    祖大乐和祖宽还有曹文诏的的关系都不错。 
    所以对于这个原先和祖宽一样,都是家丁出身,又是曹文诏嫡系,一路凭借着战功升上来的陈望,祖大乐自然是不会厌恶。 
    青山关一战,南山的血战,众人也都是看在眼里。 
    陈望箭定公树台,射杀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正面击溃了清军的护军营,更是大壮三军之气。 
    而且最为重要的,公树台一战,陈望带的是麾下的辽骑打出来的胜仗。 
    身为辽人自然是引以为荣。 
    陈望和祖大乐谈论一下青山关的战事,而后话题便又转到了辽东的事上。 
    陈望请求祖大乐若是可以,对于在山海关的家族照拂一二,祖大乐则是满口答应下来。 
    祖家在辽东,现在其实和土皇帝没有多少的区别。 
    陈望自然也不会和祖家交恶,毕竟陈胡两氏,现在都还仍然在辽东。 
    现在如今这样的情况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