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五章 千层浪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头皮暴露在外,只有在脑后的位置有着一小撮的头发,绑成细小的金钱鼠尾辫。 
    头顶的发型和身上的打扮无一不表明着他们的身份。 
    这些死去的人正是原先驻防在太平寨内的清军甲兵。 
    陈望一路领着甲骑登上了太平寨外的高坡。 
    从这里可以观看到整个青山关的正面,以及山道周围一切的风吹草动。 
    雪花纷纷扬扬,寒风冰冷刺骨。 
    视野之中,是皑皑一片的银白世界,天地一片苍茫,天空阔野白茫茫地连成了无垠一片。 
    在重峦叠嶂之间,无数高大的营垒林立在各处山道的要道关口。 
    青山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城堡就建在山脚平台上。 
    把守的道路外达塞北草原,内地直抵蓟州镇府三屯营,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军事重地。 
    关城两侧高山对拱,峰峦叠障,万里长城从南腾空而来,由此蜿蜒西去,更显得青山关地形险要,气势雄伟,称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亦不为过。 
    山海关为天下第一关,而青山关水门则可以说是万里长城的第一门。 
    青山关的水门建于城堡东侧,是一道提拉式的水门。 
    水门以山崖为基,基座上砌条石五层,条石上垒方砖五十五行,砌成拱形。 
    门阔八尺,高一丈四尺,上拱下方。 
    远望去,水门洞像一弯弦月升在山腰之间。 
    纵使是经数百年战火洗涤,地震摇撼,数度山洪奔泻冲刷,却没有改变它的造形,仍巍然屹立在青山关内。 
    水门内有铜闸一道,重达千斤,门楼上四面有四个大石礅,连通杠杆,可自由升降闸门。 
    平时落闸蓄水,敌人来犯,可提闸放水阻寇。 
    但就是再如何雄伟的关卡,没有人驻防也毫无用处。 
    陈国威不战而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蓟州镇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军兵的战力还有多少人无人清楚,但是将校却是早已经没有了敢战之心。 
    此前的胜利鼓舞了很多的军兵,也鼓舞了很多的将校,但是却没有包括蓟州镇的军将。 
    眼下,青山关这座雄关却是已经成为了清军的驻地。 
    这险峻的地势却是成为了清军的依仗。 
    在青山关下的山道之中,大量的人马牲畜正顺着山道向着关外缓缓流动而去。 
    青山关的关外,道路外达塞北草原。 
    出关以后,便是一马平川之地。 
    从东北传来的塘报,清军暂停了对于冷口、建昌一带的攻势,主力已经往西而来。 
    显然是准备前往青山关的关外地带,准备接应入关的部队返回。 
    清军的营垒沿山遍野,层层叠叠,各色的旌旗在寒风之中招展飘摇,已经展开了阵势,明显是已经做好了准备。 
    要想解救内中被囚禁的百姓,还有被掠夺的辎重金银,就绕不开清军设在外围的营垒。 
    “伤亡统计出来了吗?” 
    陈望将马鞭插在腰间,一面看着不远处坐落在两山之间的青山关,一边向着跟在一旁的胡知礼问道。 
    “已经统计出来了。” 
    胡知礼上前了一步,回答道。 
    “太平寨一战,共斩获建奴首级三十七级,没有俘虏,估算杀伤敌人应当在三百之数。 
    建奴有带走战死士兵尸首的条例,因此除非是围歼战,否则斩获的首级基本都不多。 
    “我军战死者一百零七人,轻伤者一百二十九人,重伤者一十七人……” 
    胡知礼的声音有些低沉,他的头垂的很下。 
    “军医说,重伤者只有三人能救得活,其余的人只怕是撑不到今晚了……” 
    守卫在太平寨附近的清军大概有两个牛录,约有六百人左右。 
    还是军中携带的火炮建功,否则想要攻下太平寨,恐怕要付出更多的伤亡。 
    陈望低下头,看向太平寨下。 
    民寨四下,都是不断行走的都是隶属于他麾下的汉中军军卒。 
    他们此时正在依托着太平寨,构建着新的驻防营地。 
    “知道了……” 
    陈望凝视着远方连绵的青山。 
    一将功成万骨枯,他这一路来借助着显赫的战功平步青云。 
    但是那一份的战功之下,都是累累的白骨所铸成。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