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1章 鱼情艰难  回到过去当钓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雾化等因素,是很难影响到它们大量鱼群聚集,开口吃饵的。

    鬼扯了这么多,可能又有人会问了,各种美食诱惑没法对鱼产生好的效果,那这时候的鱼该怎么钓呢

    正确的做法,是找鱼钓!

    找环境更加适合鱼开口的地方钓,找鱼群分布更加活跃的鱼体水层钓。

    找鱼钓,最典型的钓法就是扎蛤蟆跟大飞铅。

    此刻的张扬,观察了大概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确定正前方的窝点当中没鱼,下一杆果断开始了扎蛤蟆。

    就看到张扬双钩上了两颗只有黄豆粒大小,勉强包起鱼钩的搓饵,端着杆子就抛到了面前的近点位置。

    近点位置,鱼的分布会比较少,可能局部会有活性比较高的鱼活动,这些鱼就是张扬的目标。

    张扬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盯着浮漂,一次次的更换双钩饵料的落点。

    一杆,两杆,三杆。连续换了几次位置,都没有任何动作。

    再次抬头观察周围钓手的情况,换成昨天,开钓一分钟早就有人开杆上鱼了,今天倒好,三十来个人做钓偌大的比赛场,结果大家都干瞪眼。

    难道扎蛤蟆也没戏了?鱼情这么艰难的吗?

    张扬心底感觉有点沉重,如果鱼情差到了全坑不开口的情况,那对张扬也不是好事儿,纯粹拼运气的话,张扬并不占便宜。

    就在张扬预感着不太妙的时候,更换钓点的一杆扎蛤蟆,浮漂在刚刚到位的时候,轻轻抖了一下,很快恢复了正常。

    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换成普通钓鱼人可能直接就忽略了,但是张扬不一样,他敏锐的注意到了。

    有漂相,就说明这个位置有鱼,动作是在双钩到底,浮漂翻身之后出现的,这说明鱼很大可能就在水底的位置。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

    张扬略微端着杆子轻轻上提了一下,鱼没给口,张扬再次逗了一下,还是没给动作。

    两次尝试过后,张扬记住这个标点位置,提竿更换饵料,将钩子上的鱼饵上的更小了一些,再次扎到了刚才的这个位置。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张扬连续几次尝试过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吃口动作。

    就看到浮漂到位之后停顿了大概三秒钟没动静,慢慢的往下阴了一个黑格的小动作。

    对,你没看错,就是只有漂目中间一个小黑格的阴漂动作,张扬见出来阴漂之后迟迟的没有回弹,果断提竿刺鱼。

    水下的力量透过钓组传递到竿尖,然后再通过鱼竿传递到张扬的手里。

    稍微有点分量!

    张扬初步判断,这条鱼不大,估计应该只有个三两左右的样子。

    鱼情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好不容易钓到一条鱼,张扬小心翼翼的弓着杆子,慢慢的将鱼顶出水面。

    一条细长条的原塘鲫鱼出现在张扬的面前。

    换成平常的话,这种个头的鲫鱼,张扬手臂微微发力,轻松就把鱼顶出水面回鱼了,连抄网都懒得用的那种。

    但是今天不一样,矮个里面拔将军,有毛就不算秃子,张扬小心翼翼的用抄网把鱼抄起来,摘钩之后入了护,这才算是放松下来。

    好赖不说开杆了,在大多数钓手还没摸清鱼情的情况下,这已经算是极大的领先了。

    完成摘钩操作,张扬果断的更换了做钓鲫鱼的线组。

    主线0.8,子线0.4,三号袖钩。浮漂吃铅1.7g,调三目钓三目半。

    正常情况下,混养塘里,最主流的鱼种就是大小尺寸不同的鲤鱼拐子,从二三两到半斤、一斤多不等,这个群体的鱼最多。

    连续扎蛤蟆钓了这么久,没有鲤鱼吃饵,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众所周知,鲤鱼跟鲫鱼的耐缺氧能力是不同的,鲫鱼要比鲤鱼更加耐低温,耐低氧,为啥张扬换了专攻鲫鱼的线组,就是通过刚才这条搞上来的鲫鱼判断,塘里的鲤鱼应该很难开口了。

    刚才鲫鱼吃饵浮漂的细节很说明问题,阴漂,只有一个小黑格的吃口动作,张扬的浮漂线组搭配略大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鲫鱼的活性也不是太好。

    张扬由此迅速得出一个可能性极大的判断,扎蛤蟆没口,也有可能是钓组太粗,出不来口,鱼吃不进去。

    于是张扬麻熘的更换了鲫鱼钓组,直接换上拉饵,挨个又从新扎了一圈的蛤蟆。

    更换了细线组,果然有了新的收获。

    第二轮扎蛤蟆的第一杆下去,浮漂就给了个小小的阴漂,张扬略微放口等待了两秒钟,又是一个轻轻的小点口。

    提竿刺鱼,再次打中了!

    连续不断的实战尝试证明,张扬的判断是对的,近点位置部分鲫鱼还是开口的,只不过吃饵力道非常小。更换了小线组加拉饵的配合之后,最起码吃饵动作能出的来了。

    摸清了准确鱼情,接下来张扬就心中有数了。

    端着杆子挨个位置轮番扎蛤蟆,陆续又从近点钓了三条鱼上来。

    开钓十分钟的时间,张扬已经五条鱼在手,而此刻场上的大多数钓手,还没开杆呢。

    钓位周边可以尝试的地方,张扬挨个扎了一遍,确认没有鱼口之后,他果断的将铅皮座推到了漂座下方的位置。

    拉饵大飞铅,全水层搜索。

    事实证明,张扬的应变,又对了。

    混养塘中的大部分鲫鱼,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在水底下吃饵,而是在离底大概三四十公分的位置呆着。

    正常做钓的情况下,铅坠儿拉着钓组嗖的一下就穿过鱼层去了,离底的鱼就算想吃饵,游动速度不够快,也很难追的上。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