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二章 对太子的忧虑  红楼从辽东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顺永宪七年八月十三日,东王归。
    十一月初,北藩定,拓地数千里,遇罗刹,顺平。
    八年正月,西藩定,改土归流,各地百姓闻风而至,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六月。
    帝顺应民心,准内阁奏,施行大裁军,两年裁军近百万。
    九月,立嫡长子为太子。
    十月,设东宫属臣。
    九年,国强民富。
    国家各处粮仓旧粮底层已经腐烂,而新粮在外空地上堆积如山,朝廷税赋开支盈余后,仍然高达三千万两白银。
    不但朝廷各仓大满,各省府地方官仓也满。盛况空前,历史未有之,帝大悦!
    是年。
    各省设立救助院,收容孤寡老人与幼年孤儿,由朝廷出钱补贴医馆,免费为病人看病。
    十年。
    帝下诏:“人非禽兽,因文明;人人应该读书,所有的少年都应该认得字,懂伦理识正伪,故各地要纳入官员考核。”
    不久又下诏:“自古以来,先民取长补短,古有胡服骑射,胡桌胡椅;今有纳入西学,弗朗机红夷大炮;”
    “中国之文明强大于世界,屹立全球领先数千年,多是四方学习中国,而未有中国学习四方,以至于不少人一叶障目,失去了先民的精神。”
    “这些人认为学习西学,会让外国觉得中国文明不如西方,所以极力排斥西学。”
    “殊不知吾不学外人的长处,别人却在学吾的长处,岂不正是拱手让道于人。”
    “犹如中国双动活塞式风箱,领先于西方上千年,如今传入西方,在英吉利国大兴采用推广,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古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人不愿意中国吸取他国所长,是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这些人乃数典忘祖之辈耳,当人人痛批,臭不可闻也。”
    不久后。
    西学终于乃入国学,同时内阁出面聘请中外学者,在京城启动翻译七千本西方书籍大事。
    建立京都大图书馆,收纳全国书籍,或原本或拓本,分为了各大类,例如只兵书,合计一千一百六十五本。
    明周两朝的经书四千六百三十六本,九千二百九十六卷,史书一千三百一十六本,两万四千三百三十八卷……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的专业书籍云云,马政,渔政,船政……家禽养殖,马驴杂交骡的专业书籍……
    以及各地的地方志,小说,话剧,外国史书云云,图书馆最后藏书高达十九万七千本,即将突破二十万。
    此盛举震惊了世界,吸引了无数的外国学者来中国,抵达京城请求入图书馆读书。
    这一年。
    唐清安五十岁。
    在他的整岁寿辰,提前来了几十个国家的使者,为这位已然举世闻名的伟大君主祝寿。
    “你生长于富贵,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唐清安不在乎这些荣耀了,他已经厌烦,领着太子游历京郊。
    一行人便装上路,寻常百姓们只当是贵人。
    看着山川,跨越田野,唐清安不停的教导太子,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不负众望。
    “虽然官员们都夸你的仁德,但是朕不放心啊。”唐清安忧虑道。
    和长子不同,太子出身的时候,他已经是平辽侯了,东江镇人口数百万。
    金州经过他多年的治理,已经繁荣至极。
    “你的一生太过平坦,无法知道人心的险恶,而虽然口上说百姓辛苦,但你真的知道百姓的衣食有多么的艰难吗。”
    唐晏楸有很多想要反驳父亲的话,却都忍住了,安静的听着父亲的教诲。
    这是他的长处,一项极强的本事,来自于他的母亲。
    探春把自己的心意埋藏了十几年,在她的嫡母面前从来只做嫡母会喜欢的事情。
    唐清安认真的看向太子,希望他能真的听进去。
    “自古以来,创业之君勤劳不息,了然人情世故,明白人性之弊,遇到事情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你从小生长于富贵,又有你的母亲耳提面命,很少有犯错的时候,朕反而担忧啊。”
    “你没有经历过磨练,如何能不犯错呢,所以朕不怕你犯错,就怕你没有做事的魄力。”
    听到这里,唐晏楸不敢只聆听,连忙开始为自己辩解:“上有父皇英明,下有朝廷诸公贤达,哪里有儿子做错的机会呢,儿子刚有了想法,就会有贤者指出儿子想法中的错误,儿子能听进贤者的教诲,自然就不会犯错了。”
    儿子对答如流,无懈可击,唐清安怔了怔。
    此子虽然眉眼间有些像自己,但是性格真不像自己,倒是和探春相似。
    想要寻出贾探春的错处,那可是难上加难,事情却始终按照她的心意在办。
    自己的皇后,不愧是红楼第一达炼之女。
    唐清安又联想到一个道理。
    自己每每与贾探春交谈的时候,都会觉得说话愉快,两人之间的话题非常的轻松。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