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31章耕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而有发声渠道的又是一些什么人?那真正对于百姓的善政,在削减了某些人利益的时候,这某些人会说这政策的好话么?如果这些人表示是善政,又是什么样的善政才会让这些人觉得真的是好?至少在当下的关中三辅之中,就很少会有什么士族豪强跳出来,鼓吹斐潜的新田政有多么好…普通百姓只是觉得好,要让他们说,也说不出来。斐潜的田政关键是让百姓直接获益,减少了这些大小地主阶级从百姓身上额外剥削的机会,不仅是扩大了蛋糕,而且改变了一些分配的方式。剥削依旧存在,可是已经让关中的百姓觉得欣喜了,使得关中三辅的农夫耕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尤其是开垦荒田的积极性。因为每一个农夫都知道,在新田政之下,他们每一份多开垦出来的田亩,虽然也要缴纳赋税,但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而且将杂项税收全数归纳到庄禾上,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税收的简化。每年只需要在夏收和秋获的时候进行收税就可以了,而且因为收税的项目单一,也同时减少了税收的压力和缩减了流程,使得吏员的数量可以降低一些,也同样降低了贪官污吏在收税之时进行勒索和敲诈的机会。斐潜之所以能够在当下推行新田政,一方面是因为战乱,所谓不破不立,在整个天下动荡的年代,人们比较容易接受一些新的观念和制度,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也打破了周朝一贯的血统论和公卿制度一样。另外一方面是斐潜给这些大小地主阶级转变的机会,扶持四民的共同发展,尤其是加大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升,以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来避免被单一重农的小农经济所挟持,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物产品种,使得大小地主阶级不再是不可被替代…这才让大小地主渐渐的闭上嘴。因为他们发现,不仅是新兴军勋阶层在替代他们,连着代表着工、商的阶层也同样在兴起,削减着他们的话语权…历史上的那些封建王朝之中,并不是没有皇帝想要反腐想要改变,但是在整个官僚阶层同质化的结果下,就像是让国足自查自纠,怎么可能查得出什么来?就算是迫于压力,恐怕也就是交出个小喽啰来顶罪背锅。若是民众纠缠得太紧…啊,来看看这个瓜!绝对包熟啊!然后民众视线就被转移了…关中三辅,以及河东之地的赋税收获具体数值,只有在顶层政治人物之间才会知晓。田豫以为他通过邸报,以及相关的行文推测出来的数据,已经是够让人惊讶的了,但是实际上,他还少算了许多。这些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水利的基础建设,再加上有牲畜牛马犁田的技术改良,整个关中三辅地区的耕田总量已经接近一千五百万亩。虽然这个数值,距离关中三辅耕田鼎盛时期的田亩总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对于当下来说,每年所产出的总产量,在正常的年份,已经是突破了七千万石,从而在农业上得到的赋税总收入,也增加到了千万石以上,朝着一千五百万石在迈进。田豫和阿颉刹所看到的这些农夫,才是整个斐潜政治集团最为稳定的基石,也是斐潜胆敢离开关中三辅前往河东的底气所在。大汉的百姓都是淳朴且可爱的,他们所求的永远都不多,谁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就能记住一辈子…要不怎么说民以食为天呢?肚子里面有食物压着,就翻腾不起来。别看有时候民众百姓会被某些公知带到沟里,但是真要让民众百姓跟着走,根本就不可能。一时被迷惑,那是凑热闹的天性。一时被蛊惑,那是贪便宜的本能。真要百姓造反…除非是社会失业率太高,百姓大面积吃不上饭了,才会有可能。道路的远处,立着几名小吏模样的人,见到田豫等人一行,便是行将前来,先是出示了代表身份的令牌,又是询问查验了田豫的印绶,确认无误之后,才递给了田豫一份骠骑将军府发出的命令。田豫展开一看,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笑呵呵的,但是目光微微有些闪动,旋即对阿颉刹说道:啊,西羌王,我这有新的命令,就不能陪着你去长安了…只能是就此告辞了!抱歉抱歉…阿颉刹虽然好奇,但是也知道不能多问,于是便是哈哈笑着,表示无妨,然后带着他下属的那些羌人,赶着为骠骑与娅咪祝贺的车马礼物,先行往前了。等阿颉刹走了之后,田豫转头问小吏,临时驻扎于此,人员倒是无妨,都携带了干粮,可这战马…周边又是田亩,要是不甚坏了庄禾,可是罪过!小吏笑着拱手说道:荀长史早有安排,请随在下来…佐事请放心,也就这几天的事情了…这几天…田豫问道,可是长安之中,有些变化?小吏愣了一下,然后说道:佐事…这个,呃,在下…不方便说…田豫摆了摆手,明白了。看来还是有人贼心不死啊…这话小吏就不好接了,只好尴尬笑笑,算是默认了。田豫转过头,看着远处的那些农夫,良久才叹息了一声,主公如此仁厚,依旧还有魑魅魍魉不知悔改…哈!良心何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右扶风。一片生机勃勃的耕作场景,正在田豫的面前,缓缓展开。田豫不由得将马速放缓,似乎是为了不破坏眼前的这一份的平和。阳光洒在关中这广袤的田野上,金黄的光芒与绿油油的麦苗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抵抗过了倒春寒的侵袭之后,关中农夫们将无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之中,农夫们身着粗布衣裳,手持犁铧,辛勤地耕作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土地永远不会辜负人类,流多少汗,便是有多少的产出。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芬芳和新翻泥土的气息,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农夫们辛勤劳作的见证,连在田豫身边飘荡的风,似乎都因此而显得温柔起来。田豫坐在马背上,有些贪婪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曾几何时,他也曾经在幽州看见过如此庞大的劳动场景。那个时候的幽州,刘虞还在。刘虞是个好人,是一个身在高位,却没有被钱财和权柄所浸染,依旧保持着一个纯真心思的好人。只可惜这样的好人,往往不长命。田豫的目光,追寻着在田间劳作的那些民夫。他们的身影点缀在绿色的田亩之中,或是弯腰除草,或是翻整田亩,他们的动作虽然是重复而单调的,但是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仿佛是一首悠扬的编钟曲。远处,几头黄牛低着头,沉稳的拉着犁车。那是受灾的田亩要重新翻耕。有了牛耕,有了新犁,使得田亩的庄禾恢复比单纯的人力要更便捷。传令下去,沿着道路走,别踩踏了禾苗!田豫吩咐道。旋即就有兵卒将命令一个个的向后传递过去。田豫是来上任的。他因为在陇右的功绩出色,被升任长安尹的大理寺佐事。在田豫身后,跟着骑在马背上,腆着一个肚子,踢踢踏踏而来的是西羌王阿颉刹。阿颉刹这一段时间来,很开心,使得他身宽体胖了许多,肚子都耷拉在了马背上,一晃一晃的,要不是他的战马比一般的马要雄俊,还真不一定能够背得动他。阿颉刹最近的小日子,确实是过得不错。在西羌叛乱之后,阿颉刹迅速认清了形势,彻底倒向了斐潜一边。西羌人也因此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从此安定下来。除了少数极个别的人之外,大多数的人都还是喜欢安定的生活的。西羌之乱,其实根本上,就是生存权的问题。不管是汉人还是羌人,正常的生活无法继续下去了,便是只能想办法,而大多数时候,底层的百姓,不分羌人汉人,是如同散沙一般,无法成事的。对于西羌之乱来说,带着这些羌人闹腾的,并不是底层的羌人,而是羌人之中的豪帅。在西羌反复的叛乱过程当中,许多人死去了,原本生存环境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竞争激烈的草场现在空无一人,就像是汉人的土地再分配一般,人口的降低使得西羌人的空间在无形当中就增加了。相互之间矛盾级别降低了,自然就没有多少西羌人愿意继续和汉人死磕了。北宫不懂这个,所以他想要继续搞事情的时候,就搞不动了。阿颉刹同样也不懂这个,但是幸好他知道不能一条道跟着北宫走到黑…基础的矛盾解决之后,西羌也就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时期,并且在这个时期之中,西羌人幸福感是相对较强的,于是阿颉刹也就自然获得了更多的拥护,至于之前阿颉刹杀了北宫的事情,便是被渐渐的遗忘了。这一次来,是因为阿颉刹听闻娅咪生了个胖小子,特意带着贺礼前来为斐潜祝贺的。同时随着田豫和阿颉刹两人前来的,还有陇右的一批刚经过了一段时间集训的骑兵。这些骑兵大概分为三类,一部分是西羌人,另外一部分则是陇右以及雪区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西域人,现如今经过了强化的训练,也刚好跟着田豫和阿颉刹一同来到了长安三辅。对于这些骑兵来说,他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来到长安,也和田豫阿颉刹一般,对于在关中平原上劳作的农夫非常感兴趣,认真的观察着周边的一切,似乎连农夫身上的衣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因为长安三辅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在农田之中耕作的农夫大多数都已经穿上了衣裳。一方面是倒春寒的天气余波,早晚还是比较寒冷的,另外一方面则是百姓手中比较有钱了,当然就舍得在服装之上进行消费。所以百姓的消费,并不是说应该不应该,亦或是有没有这个需求,而是要看百姓手中究竟有没有钱。这个钱,并不是所谓的大汉平均数,也不是什么可支配收入,而是农夫一年生活下来的真正结余。在贫富差距十分悬殊的山东之地,即便是人平均数再高,又能代表什么?可支配收入也是如此。可支配收入是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