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2章 得偿所愿  文豪197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612章 得偿所愿

    自1988年始,庄重文文学奖已经办了三届,每年对三部(篇)作品予以重奖每奖10万元的奖金,堪称中国文学奖项评选的奖金天花板。

    凭藉着丰厚的奖金,庄重文文学奖在这几年里影响力与日俱增,俨然已经稳压茅盾文学奖一头,成为国内第一文学奖。

    但庄重文文学奖在文学界所取得的地位和影响力,又绝不仅仅是因为奖金。

    《大家》杂志也举办过「天家文学奖」,也是10万元的奖金,但也只是图了一时热闹,后续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力。

    显然评奖这种事,仅靠着高额的奖金显然是行不通的。

    文学界也时常有讨论,为何在各类文学评奖日渐销声匿迹,连茅盾文学奖都不时跳票的情况下,庄重文文学奖却依旧能够每届如期举行,并且评出文学界较为认可的作品呢?

    大家讨论来丶讨论去,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当年林朝阳给庄重文文学奖打了个好基础。

    在国内的众多评奖当中,庄重文文学奖不管是评奖制度还是组织架构都堪称独树一帜。

    采用大学生作为奖项的初选评委,当年还在文坛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许多作家丶评论家对这个做法并不感冒。

    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和阅历远远无法和专业评审相提并论,不足以支撑他们完成一项国家级文学奖项的评审。

    但事实证明,这些人都犯了经验主义和迷信权威的错误。

    许多大学生也许阅读深度并不够丶人生阅历也没什麽丰富,但他们的平均文学素养却几乎可以说是站在了这个国家的巅峰。

    在这个11亿人口的国家当中,你几乎找不到平均文学素养比大学生还高的群体,哪怕是那些高校教师和中高层官员也不太可能。

    如作家丶编辑丶评论家这类专业的文学从业者,如果单独拎出一小撮顶尖群体,倒是能比大学生群体强。

    但问题是只要是圈内的人,评奖肯定会有倾向性,自然也就容易影响奖项的公平。

    所以综合来看,当年林朝阳坚持以大学生群体作为庄重文文学奖的初审评委,简直是再正确不过的事了。

    这种组织方式保证了奖项入围作品的水准,真正做到了优中选优,且极大的避免了在初选阶段就出现沧海遗珠的情况。

    毕竟大学生们的精力实在旺盛,很有「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干劲,哪怕是再椅角叠男里的作品,他们都能翻找得到。

    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奖专注于小说这个文学领域最重要的文学体裁,除了大学生们的积极责献,当然也离不开评委会的努力。

    按照评审制度,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委会将由作家丶编辑丶评论家丶电影家丶

    戏剧家丶学者等文艺界骨干力量组成,除此之外每年还有少量的普通读者加入作为评委。

    丰富的评委配置也让庄重文文学奖的评选更能倾听大众的声音。

    6月初,燕京的天气逐渐由春日的温和转向盛夏的炎热,这天一大早,太阳便以挂得老高,小六部口胡同内外热闹非凡。

    转眼间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奖已经来到第四届,作为国内如今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今年的评奖名单一经公布便受到了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于华!于华!」

    《文艺报》的记者在胡同口逮住了刚下车的于华,询问他得奖的心情。

    早在一周之前,第四届庄重文文学奖的获奖结果就已经公布了,于华凭藉着小说《活着》获得了这一届的最佳中篇小说奖。

    再加上《活着》的同名改编电影由章艺谋执导,刚刚在坎城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殊荣,于华的获奖一下子就成了记者们关注的焦点。

    「做梦都没想过能得庄奖!」

    于华的一句话把记者给逗乐了,聊了几句感受之后才把他放走。

    说话之间,胡同里又走进了几个人,得亏《文艺报》的记者跑各种座谈会丶

    文学会议比较多,要不然还真认不出来。

    程忠实丶京夫丶高建群—几人都是这两年国内文坛炒得火热的「文学陕军」的代表性人物。

    程忠实走在人群中间,意气风发,今年庄重文文学奖的最佳长篇小说奖就是颁给了他的《白鹿原》。

    这部小说在面世之后便饱受文学界盛赞,去年六月出版之后也创下了极佳的销量,短短三四个月间便卖出了六七十方册。

    记者拦着几人聊了几句,才和他们一起走入了小六部口胡同的西院。

    院门口「作者之家」的牌子跟几年前比起来稍显陈旧,可在今天看起来却格外闪耀。

    距离颁奖还有半个小时,院子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

    其中包括了评委会成员丶文化宣传领域的几个官员丶全国文协和各省文协的一些同志还有受邀出席的作家丶编辑和评论家。

    这些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或站在院内石榴树下,或站在屋檐下,或坐在游廊两旁的栏杆上,也有人跑到厢房里安逸的坐着聊天。

    大家聊天的话题除了寒暄之外,关注最多的还是几部(篇)获奖作品。

    今年的获奖名单公布后可谓众望所归,长篇小说奖由程忠实的《白鹿原》获得,中篇小说奖由于华的《活着》获得短篇小说奖的评奖有些许特殊,不是颁给一篇,而是颁给了一个系列作品一冯济才的《俗世奇人》系列。

    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关注和探讨现实的短篇小说频频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力。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伤痕文学丶反思文学丶寻根文学的繁荣和广受欢迎。

    如《伤痕》《班主任》《牧马人》等一大批短篇小说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并耳熟能详。

    放眼国际文坛,这种短篇小说的异常繁荣并不常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