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份。
1991年,恒生指数的传媒业公司市值总额420亿,夫妻二人掌握的公司独占200亿港元。
说香江传媒行业的半壁江山掌握在这夫妻二人手中,可能略微夸张了一点,但也相去不远。
现代商业社会,媒体影响力至关重要,这些站在资本市场最顶端的商人们再清楚这个道理不过。
更令大家佩服的是,财经媒体最新排出的富豪榜上,夫妻俩的资产高达近170亿港元,对旗下各家上市公司拥有着绝对控股权。
这一点,是在场所有家族都没做到的,由此可见这夫妻二人的枭雄本色,尤其是这位林太——
李泽钜的眼神隐蔽的落在陶玉书的身上,并非是那种花花公子的淫邪之色,而是带着三分好奇和七分钦佩。
他对陶玉书的好奇和钦佩都来自于他那个叛逆的弟弟。
今年年初,靠着父亲的资助和和黄的便利条件,弟弟掌舱的卫星电视开播。
李泽钜对此并不嫉妒,他一直被父亲当做接班人培养,如今弟弟获得父亲的资助也不过是为了扶持他分门立户而已。
卫星电视开播前后花了10亿港元,若算上和黄旗下亚洲卫星公司给予卫星电视的便利条件,这笔投资还要在再多上几个亿。
毕竟,没有亚洲卫星公司的帮助,弟弟这个卫星电视牌照都拿不下来。
李泽钜本以为弟弟获得父亲这么大力的扶持,好岁会用心经营一番。
结果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他便从父亲处听说了弟弟要把卫星电视卖给林太的消息。
21亿港元!
李泽钜对这个数字的印象很深刻,卫星电视开播半年,入不敷出,并且在肉眼可见的一两年之内还要投入巨资。
肯花21亿港元买下这么个无底洞,李泽钜对做出这个决定的林太充满了佩服。
当然了,这种佩服并不是出自于商业运作手段,而是对林太的魄力。
照卫星电视的情况,林太等于是花几十亿元买了块卫星电视牌照。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李泽钜曾经专门和父亲探讨过林太这笔生意做的到底值不值。
李泽钜认为林太很有可能亏大钱,甚至有可能拖累旗下其它几家上市公司的发展脚步。
以他的估计,卫星电视要想实现自我造血至少要在三年内再投入20亿港元。
哪怕林太最后能够实现盈利,但3年时间和总计40亿资金的投入,对比一家盈利未知的电视台,是赚是亏谁也说不好啊!
毕竟做生意讲究个投入产出比和收益率!
而父亲李嘉诚的看法跟他截然不同,李嘉诚认为陶玉书在收购电视台后旗下媒体矩阵已经初步形成,这笔买卖赚大了。
父子二人由此产生了争论,李泽钜从各个维度分析了陶玉书的投资,得出的结论是怎么看这都不算是一笔划算的生意,李嘉诚却固执己见。
回想着当初和父亲的争论,李泽钜不得不感慨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卫星电视变成星空卫视,不到半年时间,这家原本半死不活的电视台在陶玉书手中奇迹般的起死回生,甚至已经可以和无线电视台瓣手腕。
如此手段,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他如今再看和父亲的争论,逐渐醒悟了与父亲之间的境界差距,或者说是他跟陶玉书的境界差距。
当初他的看法谈不上有多大问题,但更多的是从「术」的层面去分析,
所站的高度不像是一个老板,更像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而父亲和这位林太却是真真正正的站在了产业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是对「势」的认知。
这样的认知决定了双方的差距,也决定了事情的结果,李泽钜越想越觉得佩服。
眼神不自觉的越过陶玉书,看向了她旁边的林朝阳。
林生捡到宝了!
在场有这样感慨的不只是李泽钜,还有包家的两个女婿苏海文和郑维健。
两人的感慨不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连襟。
八十年代香江电视业因为无线和亚视的争锋欣欣向荣,港府在看到电讯业的美好发展前景后,于1988年正式批准设立第二电讯网络,提供有线电视、移动电视、无线寻呼等服务。
彼时岳父包玉刚与李嘉诚都有心介入电讯业,岳父先李嘉诚一步拿到了有线电视经营权,李嘉诚无奈只能将目光放在了卫星上。
结果90年和黄旗下亚洲卫星公司的卫星发射成功,李嘉诚电视、通讯一鱼双吃,后发制人,棋高一着。
几个月前岳父过世,有线电视作为九龙仓子公司之一被分配了苏海文和郑维健的连襟,包家二女婿吴光正。
如今陶玉书经营的星空卫视一飞冲天,对他们连襟旗下的产业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冲击,当真是币帼不让须眉。
以前大家对陶玉书都是只闻其名,未识其人,今天一见面,感觉确非凡人。
相比之下,大家觉得林生不是不优秀,只是跟站在人群中闪耀夺目的林太相比,确实黯淡了些。
像个花瓶!
陶玉书不了解众人的心理状态,她的一番见解发表完,得到了在场众人的高度评价。
脸上挂着淡然的笑容,看起来宠辱不惊。
这样的场合她并不喜欢,奈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