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2章 没找准定位  1979黄金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舆论瞬间逆转。

    原本暗中施压的部门开始保持沉默。央视不仅恢复了重播计划,还主动提出制作《潜伏》幕后纪录片,在《东方时空》特别播出。连带着,《李东升》也获得了新一轮关注,那家药厂趁势推出限量版礼盒,销量翻了三倍。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某天傍晚,李东升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声音低沉:“李先生,如果你想知道《潜伏》原始剧本到底删了多少,今晚八点,西直门桥下见。”

    他犹豫片刻,还是去了。

    夜色中,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停在桥墩旁,车上盖着油布。那人戴着帽子,口罩遮脸,只露出一双疲惫的眼睛。

    “你是谁?”李东升问。

    “我参与过83年那次审片。”男人低声说,“当时有整整三集被剪掉,涉及余则成被捕后遭受刑讯、一度产生叛变念头的情节。还有他对上级的质疑:‘如果组织明知危险却不提醒,那我们究竟是战士,还是棋子?’”

    李东升呼吸一滞。

    “这些内容,后来全删了。导演想保留,被叫去谈话。三个月后,项目冻结。”

    “原始胶片呢?”

    男人摇头:“销毁了。但……”他从怀里掏出一盘磁带,“这是当年内部讨论会的录音备份,我一直藏着。现在给你,是因为我觉得,有些话,不该永远埋着。”

    李东升接过磁带,手指微微发抖。

    “拿着吧。”男人苦笑,“我也快退休了。这辈子审过上百部片子,最后发现,最该被审查的,不是作品,而是人心。”

    说完,他骑上三轮车,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家中,李东升立刻接上录音机。

    滋滋的杂音过后,传来一个严肃的声音:“同志们,这部剧的政治倾向值得警惕!它把我们的英雄描写成内心分裂、情绪焦虑的人,这是对革命者的丑化!”

    另一个声音反驳:“艺术要真实,人物要有血肉。难道我们非得让所有地下党员都像雕像一样完美无缺吗?”

    激烈争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最后,一位领导模样的人拍板:“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必须删除所有可能引发误解的情节,确保主人公形象纯洁、坚定、无私。”

    录音结束。

    李东升呆坐良久,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原来,他们今天看到的《潜伏》,已经是妥协后的版本。那些最痛的伤口、最深的怀疑、最真实的恐惧,早就在三十年前就被切除了。

    第二天,他找到陈奇,把磁带交给他。

    陈奇听完,久久不语。良久,他抬起头:“我们要做一件事。”

    “什么?”

    “复原。”陈奇眼神灼热,“召集原班编剧、导演,结合现有素材和这份录音,尝试还原当年被删的三集内容。不一定播出,但要留下记录。让后人知道,这部剧曾经有过怎样的挣扎,而我们这个时代,又允许它走多远。”

    李东升点头。

    这项工作秘密展开。由陈奇牵头,组成五人专家组,包括一位退休的广电审查员、一名影视史学者、两名原剧组成员。他们在京郊租下一栋独栋小楼,对外宣称是“剧本研讨基地”,实则进行一场隐秘的文化抢救。

    两个月后,三集复原剧本完成。

    标题分别为:《裂痕》《抉择》《沉默的誓言》。

    其中,《裂痕》描写余则成在狱中遭受电刑,精神濒临崩溃,在幻觉中看见母亲哭喊“儿啊,回来吧”,最终靠默念入党誓词维持理智;《抉择》讲述他因一次误判导致战友牺牲,向上级提出辞职,却被反问:“你以为你可以选择不做英雄吗?”;《沉默的誓言》则是他在撤离前夕,独自站在天台上,对着星空低语:“如果有一天人们忘了我,请记得,我不是不怕死,我只是不愿背叛。”

    剧本完成后,陈奇做了一个惊人决定:将其刻录成光盘,编号99份,分别寄往全国重点高校图书馆、党史研究机构、国家档案馆,并附信说明来源与意义。

    “万一将来有一天,有人想抹掉这段历史,至少还有九十九个角落,藏着真相。”

    此事并未声张,却悄然在知识界流传开来。有教授在课堂上提及,有记者在报道中隐晦引用,甚至有学生自发组织“地下观影会”,用投影仪在校礼堂播放《潜伏》未删减版片段??虽然是根据剧本演绎的。

    风,再次起来了。

    这一次,不再是资本与权力的博弈,而是记忆与遗忘的战争。

    某日深夜,李东升收到一条短信,号码陌生:

    “你做的很好。但要小心,有些人,宁愿历史永远沉默。”

    他盯着手机屏幕,没有回复。

    他知道,这场战役不会有终点。只要还有人害怕真实,就会有人试图掩盖;而只要还有人愿意追问,火种就不会熄灭。

    几天后,他在机场偶遇史宇柱。

    “准备去哪儿?”他问。

    “深圳。”史宇柱笑着递给他一张名片,“新项目,搞互联网。你说怪不怪,十年前我们抢电视广告,现在年轻人都在网上聊天。时代变得太快了。”

    李东升看着名片上“TCL信息港”几个字,忽然笑了:“那你可得抓紧,下一个风口,说不定又是谁定义谁的时代。”

    飞机起飞时,夕阳正洒满跑道。

    李东升站在候机厅,望着那道划破云层的银线,想起陈奇曾说过的话:“1979年开始的,不只是经济改革,更是一场精神解放。我们这一代人,既要挣脱贫困,也要挣脱谎言。”

    而现在,他们做到了一部分。

    《潜伏》仍在重播,街头巷尾仍有孩子模仿余则成戴礼帽、掏怀表;大学校园里,辩论赛题目变成了“信仰是否必须牺牲爱情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