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2章 你可读点书吧!  文豪197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他叫什么?”
    “查海升,怎么了?”
    果然是他。
    “没什么。刚才聊天,你这个同学说他喜欢看哲学类的著作。他年纪太小了,心智还不健全,总看这种书不是好事。”
    陶玉墨不解的问:“哲学类的书籍很有营养啊,我周围的同学也都在看。”
    林朝阳摇摇头,“什么叫有营养,什么叫没营养?牛肉有营养,可你能给没断奶的孩子吃吗?”
    他的比喻一下子点醒了陶玉墨,她的表情若有所思。
    “中国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读书可以明心见性不假,但一样可以影响人的心智。
    你们这个年纪一旦把精力都放在那些虚无缥缈的事上,很容易深陷其中,误入歧途。”
    陶玉墨很想承认姐夫说的都对,可她听着林朝阳的语气就感觉不舒服。
    明明没比自己大了几岁,却偏偏装成老头子的样子。
    “姐夫,你怎么跟老头子一样?”
    “我这叫有感而发。”
    林朝阳感叹了一句,他整日里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燕大学生,虽然很多学生比他的年纪还大,但若论社会化的成熟度,却远逊于后世同年龄段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热爱生活,而不是爱生活的意义。”他淡淡的说了一句。
    一旁的陶玉墨听完立刻觉得不明觉厉,姐夫真不愧是当作家的,随口一句就是这么深刻的话。
    “姐夫,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林朝阳无语的看了她一眼,“你可读点书吧!这是我说的?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
    听到他的奚落,陶玉墨顿时感觉脸上发烫,娇嗔道:“我又不是读中文系的,哪知道这个基那个基的?”
    其实陶玉墨真算不上不学无术,这年头哪有大学生不是文学青年的?
    只是相比之下,她的阅读量没有那么高而已。
    两人随口聊了几句,陶玉墨去自习室看书,林朝阳继续工作。
    快下班的时候,洪子成来图书馆找林朝阳。
    “朝阳,下班到家里坐坐?”
    “有事?”林朝阳问。
    洪子成道:“也没什么。我跟谢勉这两天正好看了你的新,想跟你探讨探讨。”
    “那好,等下班我去你家。”
    下班之后,林朝阳如约来到燕大讲师们住的筒子楼,就在学生宿舍32号楼的边上。
    进楼门左拐,穿过昏暗的楼道,居中靠南有间宿舍,就是洪子成的家。
    这会儿赶上饭点儿,楼道的公共厨房处弥漫着烟火气,整栋楼内都飘着饭菜的香味。
    洪子成的家是个单间,面积也就是十五六平方米。
    林朝阳来的时候,谢勉已经在这里了。
    除了谢勉,77级中文系的几个学生也在这里,分别是陈健功、刘志达和黄子平。
    他们仨里有两个是燕京的,另一个寒假要勤工俭学。
    对于燕大的学生们来说,到老师家来做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尤其是中文系的宿舍就在32号楼,与讲师们住的筒子楼距离还不到一百米。
    林朝阳一来,第一个话题自然落到了《梵高之死》上。
    洪子成拿出了几页稿纸,这是他给《梵高之死》写的评论文章,打算投给文学评论杂志。
    文章标题叫《:艺术与历史的对话》,里面这样写道:
    《梵高之死》的魅力源自作家对艺术作品的深刻解读和对梵高的重新解构与演绎。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激发了读者对艺术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也向世人展示了梵高这位伟大画家的生前遭遇。
    不仅带给了读者关于艺术与信仰的深度思考,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
    洪子成的评论充满了对《梵高之死》的溢美之词,他当着大家的面拿出来,让林朝阳这个作者都有些不好意思。
    “子成兄,夸的太过了。”林朝阳谦虚道。
    “不夸的好一点,我这文章怎么发表?怎么赚稿费啊?”洪子成玩笑道。
    众人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三九严寒,冬日的寒风凛冽,火车缓缓行驶在铁轨上,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在空旷的田野中回响,在漆黑一片的夜里格外的震耳。
    广袤的黑暗中,只有车头前方的一盏车灯亮着,仿佛一把火炬。
    查海升安静的坐在硬卧车厢外的座位上,他看着车窗外的夜色,只能隐约辨认出几颗孤零零的灰树。
    他是傍晚上的火车,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虽然不知道火车所处的具体位置,但想来应该是在河北境内。
    从他迈出家乡的那一天,便把安徽和燕京之间的地图刻进了脑子里。
    刚才在火车上闲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