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3章 新书发售  文豪197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她说这话的时候表情严肃,眼神笃定,自带萌点,让林朝阳忍不住想亲她一口。
    圣诞节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个完全没有存在感的洋节,在燕京城里为数不多的老外们在进行节日狂欢的时候,老百姓们依旧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眼看着已经是十二月末,人文社出版的《赖子的夏天》正式登陆了国内各大新华书店。
    《赖子的夏天》是林朝阳的第一部长篇,自发表之后在文学界取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人文社这次出版也是相当重视,提前一个月便在《当代》《新文学史料》等旗下杂志上给这部打了广告。
    这天是周日,陶玉墨跟几个女同学穿过老虎洞来到海淀大街,直奔开在这条街上的新华书店。
    来到新华书店门前,几人忍不住叹了口气。
    又要排队了!
    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里,书店一直是城市之中人气最旺的文化场所之一。
    尤其是周日,又或者是书店来了畅销书,当天早上书店门口必然会大排长龙。
    海淀大街附近有着水木、燕大等顶尖高校,高学历人群含量几乎是燕京这座城市里最高的,书店的人气自然也是最旺的。
    每逢周末到这里买书排队,已经是学生们的日常。
    但习惯归习惯,看着这样的场面,大家难免心焦。
    “什么时候书店能不这么多人啊?大家难道就没有别的事做吗?”郭剑梅抱怨道。
    陶玉墨调侃道:“大家都是像你这么想的。”
    其他几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排队肯定是要排的,陶玉墨她们来的时间还不算晚,前面的队伍也就三十多米长,不到一百个人,只要不是想买的书进货量太少,肯定能买得到。
    几个女生说说笑笑,没过多长时间,就见书店的门板动了,刚刚上班的营业员正在准备开门营业,排队的人群一阵躁动。
    等书店的大门正式打开,人群迫不及待的蜂拥入书店。
    书店门口,贴着红纸黑墨写的新书上架预告:周日到《赖子的夏天》200本,欲购从速。
    “诶,别挤!别挤啊!”
    “挤什么挤啊?都是大学生,能不能有点素质?”
    人群之中不时传来个别人的叫喊声,可惜并不能阻碍大家购书的热情。
    海淀大街新华书店是如今燕京比较少有的实行开架售书的书店,人群涌进书店后,全都奔向了摆着新书的书架冲了过去。
    此时的书架上有一排新书格外显眼,大家确认了一眼书名,立刻争先恐后的搂起几本跑到柜台去结账。
    陶玉墨和几个同学挤在人群里,艰难的从书架上取到了几本书。
    “每人限购两本!每人限购两本啊!”
    柜台的营业员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只是高声提醒着众人限购数量。
    “说了就能买两本,你捧四本来干嘛?”
    收款员熟练的从顾客捧来的书里抽出两本书放在一边,然后再结账。
    陶玉墨她们几人并没有急着结账,因为几人今天来不光是为了买《赖子的夏天》,还想买几本别的书。
    只是新书发售一向抢手,所以她们才不得不跟着大家一起冲,现在她们人手一本《赖子的夏天》,也就不着急了。
    耐心等一会儿,等来抢新书的人散一散,大家才可以悠闲的选书。
    抢新书的队伍效率很高,没过一会儿,书架上的新书空了,原本拥挤的书店也空了下来,只有二十多个原本在队尾的顾客还在结账。
    陶玉墨几人散开到各自想要选购图书的书架前,一马、二哲、三社科,四经、五军、六法律……
    新华书店图书分类是有顺序的,常来书店的人对这个顺口溜并不陌生,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想买的书。
    陶玉墨和郭剑梅挑好了书,便到柜台去结账。
    恰好碰见有同学走进书店,那张脸即便是放在大学生里也很年轻,用后世的话来形容,完全是个小正太。
    “小查,你也来买书啊!”郭剑梅笑着跟对面走来的男生打了个招呼。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