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两天里,像刘德华这样热心慈善的明星有很多,大家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正面评价。
但如刘德华这般吃尽了红利的,却仅有他一个。
周日晚,林氏影业与无线电视台在跑马地马场合办的「香江演艺界总动员忘我大汇演」如期举行。
现场受邀出席的富豪名流众多,五百位演艺界人士登台表演,热情的观众也挤爆了看台,堪称香江几十年来演艺界一大盛事。
整场演出匆忙得连完整的节目单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彩排了。
大家都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刘德华唱完一首歌后直接躺在椅子上,上演了一出「胸口碎大石」,四锤下去,身上的巨石被砸碎。
刘德华表情痛苦,他跟跪着走到台前,话筒刚到嘴边,鲜血顺势流下,
这一幕看的观众揪心不已。
然而就在这时,刘德华却抹了抹嘴边的鲜血,说「嘴里的鲜血是假的,但是血浓于水的情谊却是真的,恳请大家踊跃捐款。」
他的这出血浓于水,当场筹集善款100万元,
程龙上台表演的是翻跟头,只因有富豪想看他翻跟头,表示每翻一个跟头捐5万块,程龙一口气翻了七个。
柯受良表演飞车,飞跃的人墙都是由出席的明星组成,这惊险刺激的一幕成功募得300万善款。
张艾嘉抱着不到一岁的儿子上台卖力演唱,beyond乐队演唱了一首《大地》,感动了现场无数人。
一场「香江演艺界总动员忘我大汇演」持续了7个小时,有明星们的卖力演出,现场富豪名流和观众们踊跃捐款。
到演出结束之时,募捐总额高达3400万。
期间又有香江烟草大王何先生配捐了3400万,再加上演出之前就已经开通的募捐专线收到的善款。
忘我大汇演最终募集到的善款总额达到了1亿零80万港元,打破了香江慈善活动募捐的最高记录。
这场香江演艺界规模空前的文艺大汇演,也创造了恐怖的收视率、收听率。
平日里为争夺用户竞争得头破血流的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香江电台、香江商业电台罕见的放下成见,合作转播了这场演出。
第二天一早,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不出意料的被「忘我大汇演」所占据香江的民众已经不记得这已经是一周时间里,他们被多少次有关于内地水灾和慈善募捐的新闻洗礼了。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民众们捐款的热情确实被带动了起来。
短短一周时间里,香江社会各界为hd水灾捐款6.8亿港元。
对于一座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城市而言,这个数字是十分夸张的。
在香江社会为hd水灾而牵肠挂肚的时候,国际社会上也有不少国家和机构响应了中国zf的呼吁,伸出援手。
古b捐赠1700万美元(物资)、巴js坦捐赠155万美元、科威t捐赠100万美元、乌兹别k捐赠97万美元、乌干d捐赠90万美元-——
香江社会的捐款数字,超越了国际上许多国家对hd水灾的捐助之和。
这一天,林朝阳有些忙碌。
一转眼他已经回香江一个多星期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为hd水灾的宣传和募捐工作上,都忘了美国那边还有个专栏。
6月的最后一周,《纽约客》发表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自然的馈赠》。
《纽约客》总编罗伯特·戈特利布专门为林朝阳的专栏写了个编者按,
他在其中这样写道
「林对于饮食文化的理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在他的笔下,每一种食物都被赋予了生命。
它们从诞生起,就包含了当地族群的历史和文化基因,是一个拥有久远历史的文明的横截面。
读他的文章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享受,我相信读者们在读过文章之后会赞同的我观点。」
罗伯特·戈特利布对林朝阳的称赞是他的个人看法,但在杂志上市之后,也获得了许多美国知识分子的认可。
一篇《自然的馈赠》,表面上讲述的是饮食文化,实际讲的却是生活态度、社会变迁、历史发展,意涵之丰富、境界之高远,令这些美国知识分子大开眼界。
这些人第一次看到有人竟然将饮食与文化、历史、地理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完全有别于普通美食品鉴的文章。
《自然的馈赠》发表之后,收获了不少读者的好评。
除了口碑上的胜利,这篇文章也让《纽约客》的销量有了些许起色。
进入八十年代,纸媒的巅峰时刻已经过去,即便辉煌如《纽约客》也不得不面对销量下滑和读者厌倦导致的口碑下滑。
前一代总编威廉·肖恩执掌《纽约客》几十年,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罗伯特·戈特利布接任总编,既要维持《纽约客》原有的风格,又要完成老板的盈利要求,还要满足读者对于新鲜感的追求。
数年以来如履薄冰,为林朝阳开设专栏,这个决定对他和《纽约客》来说可谓大胆至极。
作为一份面向西方知识分子阶层的精英读物,《纽约客》自有其调性,
罗伯特·戈特利布对林朝阳的文章质量很有信心,但他却不敢保证这种风格的文章一定会受到读者的认可。
事实证明,罗伯特·戈特利布赌对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