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9章 吾辈拍马难及也  文豪197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1986年12月,他狙击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以20.2港元高价抛出手中800万股中煤股票,获利3400万港元。

    如果算上之前估出的股票,渔利近亿港元。

    刘銮雄三次股市狙击,赌上身家性命,已知获利最高的便是中煤狙击战,不过渔利近亿港元而已。

    还不如一部《楚门的世界》或《英雄本色》大卖的全部收益。

    林朝阳正分神的功夫,只听陶玉书又说:

    “可惜嘉禾和新艺城太不讲规矩,《楚门的世界》和《英雄本色》的第二笔海外收益迟迟不给我们,要不然现在账上应该有3000万。”

    “他们这种做事的风格,风光不了几年的。”

    被拖欠海外收益的事,林朝阳并不怎么气愤。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两家的德性,之前的收益能给出来,还是为了拉拢他。

    现在两家见他也没什么合作的意思了,自然不能再那么痛快的结算海外收益了,哪怕这些钱是林氏影业应得的

    不过没关系,大家互相利用嘛,现在林氏的名声起来了,发展势头迅猛,他们两家这么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感受到了林氏的威胁。

    “今天黄百鸣还给我打电话呢……”

    陶玉书说了一下黄百鸣因为杜琪峰跳槽给她打电话的事。

    林朝阳说:“香江的电影市场就这么大,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纷争是少不了的。”

    随着公司的发展,陶玉书也越来越能感受到这种束缚,她若有所思的问:“你觉不觉得新艺城现在内部的问题好像有点严重了?”

    新艺城三巨头的矛盾在如今的香江电影圈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这几年新艺城的发展一直如火如荼,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

    “两件事。

    第一是,郑忠泰是新艺城的老员工了,《卫斯理》《何必有我》这些片子都是他写的剧本,按理说蛮受公司重视的,不应该那么轻易的跳槽。

    可他竟然因为阿杜要跳槽,就要来我们林氏。

    要么是在新艺城的钱没拿够,要么是他们内部的矛盾已经让郑忠泰觉得待不下去了。

    第二件事是今天黄百鸣的那通电话。

    阿杜来林氏,我是提前跟麦嘉知会过的。

    不管麦嘉有没有跟他说这件事,都暴露了他们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

    听着陶玉书逻辑缜密的分析,林朝阳轻搂着她的肩膀打趣道:“你可真是个女诸葛!”

    “我跟你聊正经事呢。”陶玉书捶了他一下。

    “老夫有一句话赠与施主。”

    陶玉书白了林朝阳一眼,“什么话。”

    “新艺城跌倒,林氏吃饱。”

    听着这句话,陶玉书的眼睛亮了起来,瞬间便理解了他的意思,追问道:“细说。”

    “这种事,不足为外人道,咱们进卧房说。”

    林朝阳眯着眼睛意味深长的说,引来陶玉书妩媚的眼神,夫妻俩腻歪着进了卧房。

    两人的对话被正哄着晏晏睡觉的陶玉墨听了个正着,她语气幽幽的跟晏晏说:

    “听到没有,咱都是外人!你们兄妹俩啊,以后还得靠小姨。”

    晏晏眼神懵懂的看着小姨,吐了个泡泡。

    元旦过后,陶玉书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忙碌。

    林朝阳闲了好些天,也有了自己的事,明报出版社的董桥邀请他见面。

    两人约在了中环的莲香楼饮早茶,饮早茶肯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谈林朝阳新小说的出版。

    林朝阳跟明报出版社合作了几年,关系还算融洽,新小说的出版明报出版社依旧是首选。

    “《寄生虫》的书稿我看过了,写的相当之精彩!

    虽然没有《楚门的世界》那种令人震撼的想象力,但布局之精巧、用笔之冷酷、结局之惨烈,令人不寒而栗,过目难忘。”

    一见面,董桥便对小说发出了极高的评价。

    点完了东西后,他又感慨起来。

    “我不知道我这种想法对不对,从《寄生虫》当中,我真的看出了香江作家与内地作家之间的不同。”

    林朝阳啜了一口茶水,问:“有什么不同?”

    董桥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道:“你注没注意过,每年春节,各报的版面上会登什么?”

    林朝阳不假思索道:“一整版四个大字:恭喜发财。”

    “没错。报纸整版登‘恭喜发财’,商店要贴‘恭喜发财’,家家户户烧香迎财神,人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

    出门聚餐点个菜,要讨个好彩头,蚝干烧发菜都要叫成好事发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在香江人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紧张搏命,只为捞取更多的金钱,因为它连接着名誉、地位和权势,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富人想方设法的炫耀财富,穷人出门亦不愿显得寒酸。

    摆阔气、讲排场,穷奢极欲,纸醉金迷,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成了香江的社会风气……”

    董桥的语气满是深沉,身为作家,他对于社会的洞察和关切总是要超过一般人的。

    放在平时,董桥很少关心这些事,可今天不知道是不是被《寄生虫》的内容给刺激到了,他滔滔不绝阐述着香江社会如今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