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1章 你选的嘛!  文豪197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文学的史诗性——谈《闯关东》艺术成就》,就是出自于他的手笔。
    一路闲聊,落地后林朝阳顺利的在通道口发现了前来接机的李士非。
    “老李,没想到你还亲自来了!”从通道出来,林朝阳跟李士非握着手寒暄道。
    “你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角,当然得迎接一下。”李士非笑着说了一句。
    其实李士非今天要接的不光是林朝阳,还有其他几位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嘉宾。
    他见到与林朝阳一同下飞机的李拓、冯穆等人,也热情的打了个招呼,然后带着大家前往住处。
    一般出版社搞研讨会多是以邀请本地嘉宾为主,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人来了,吃住行出版社可得全包。
    花城出版社这次为《闯关东》办作品研讨会可是下了血本,邀请了不少远在燕京、沪上等文学重镇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少不了要在吃住行上多耗费不少钱财。
    花城出版社不是什么富得流油的单位,办事当然是怎样省怎样来,为了这次的作品研讨会,他们专门在华侨新村借了两栋小别墅。
    华侨新村位于广州城区的东部偏北,原本是一片荒丘。
    1955年为了安排归国华侨,在此建成了占地68万平方米的华侨新村,里面共有花园式别墅177座,公寓楼291座,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的规模最大的住宅区之一。
    正值盛夏,华侨新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李拓等人进了小区后不由得赞叹。
    李拓对林朝阳说道:“诶,朝阳,这可比你们家华侨公寓那强多了。”
    林朝阳买的第一处房子是位于燕京西三环附近的花园桥华侨公寓,同样是为华侨们建的房子,可花园桥华侨公寓跟华侨新村的别墅群一比,简直弱爆了。
    人家不仅是小洋楼,家家还都有小花园,环境优雅、清静。
    进入别墅分配房间,年轻人住楼上,老同志住楼下。
    等休息了一阵后,林朝阳又见到了其他几位来自沪上、江浙地区的嘉宾,说起来还有几位是林朝阳的熟人。
    比如在《收获》担任副主编的李小琳,她一见到林朝阳便抱怨起来。
    “这几年你的也不往我们《收获》投了,我这次来就是专门问问你,是不是对我们《收获》有什么不满意?”
    李小琳半真半假的开着玩笑,自从《父母爱情》后,林朝阳的多部都没给过《收获》,她确实很眼馋那些稿子。
    林朝阳笑着说道:“不是我不想给你们,实在是熟人太多,大家都来约稿,我也只能先紧着燕京的刊物。”
    “燕京的刊物跟你有香火情,那《花城》是怎么回事?”
    林朝阳拉着李小琳低声说道:“这不是……人家给的钱多嘛!”
    闻言李小琳不禁莞尔,“这都多少年了,你对稿费怎么还是那么锱铢必较?”
    “没办法,我靠这个吃饭啊!”林朝阳一摊手。
    跟李小琳说笑了两句,林朝阳又与丛维熙和李杭育打了个招呼。
    李杭育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本来这样级别的研讨会他是没资格受邀出席的。
    在林朝阳提出“寻根文学”后,他是国内响应最积极的作家,几个月前他的那篇《理一理我们的根》在文学界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这篇文章让他一跃成为了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闯关东》的身上打着清晰、深刻的“寻根文学”的烙印,这样作品的研讨会李杭育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天傍晚,花城方便为嘉宾们安排了接风宴。
    这次《闯关东》作品研讨会,会程是三天时间,除了一天的研讨会之外,剩下两天都是采风活动,算是个福利。
    研讨会举行的地点在花城出版社的会议室,近二十位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汇聚一堂,场面浩大,这样规格的研讨会在花城出版社历史上还是头一次举办。
    仔细算来,现在距离《闯关东》上部发表才三个多月,距离下部发表才一个多月时间,这个时间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发酵来说并不算长。
    但《闯关东》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作为1984年中国文坛最具关注度的现象级,它的影响力已经打破了时间的桎梏。
    它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在近年以来的当代文坛是极其罕见的。
    这段时间以来,文学界对于这部的溢美之词早已泛滥,举行研讨会,同行们也是一片赞美之声。
    这倒不是大家故意恭维,而实在是不夸不行,大家总不能违心的去鸡蛋里挑骨头吧?
    再夸也夸不出什么花来,一整天的研讨会就这样结束了。
    林朝阳与旁边的冯穆闲聊着准备起身,就见有个年轻人跟苏晨这个出版社社长耳语了几句,苏晨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