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养殖的回馈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看着库房里堆成了一座小山的银票。
    秦明心脏砰砰狂跳。
    拿起账本,他简单的扫了两眼,就注意到了右下角记录的数字。
    三十三万两!
    只是准备不到半个月时间,跑了一趟,就有三十三万两银子的收益!
    “这简直是捡钱!”
    尽管这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
    可万纾却低声对秦明提醒道:
    “这个生意最多还能做两三次,之后就不能继续了。”
    再做几次,他们可以将整个岭南贫瘠的物资换出去大半。
    剩下的就是内部流通,用于建设和军营开支等。
    这样大部分的钱都不会被用来缴纳税赋。
    他们只需要维持最基本的贸易,给朝廷交纳一部分那所谓的六成税赋就足够了。
    根据秦明对乾帝的了解,这老东西肯定不愿意留下暴君的名声。
    若是六成赋税一直持续下去。
    别的人秦明不知道,但下面的百姓,肯定要天天骂娘。
    还要在家里给乾帝这老东西扎小人了。
    “跑完最后这两三次,就足够撑到增税令解除了。”
    等自己这一次将事情解决,便可以拥有上百万的白银。
    这些钱不仅可以将之前南蛮入侵时候,欠下的岭南商会账款还上,还能把军营里之前欠下的军饷补足。
    甚至还能多留下几个月的余钱。
    “是的,不过最近江浙两地的商人,似乎在减少和咱们之间的联系。”
    “江浙两地,是萧家的地盘吧。”
    秦明微微皱眉。
    这两处非常富裕,本地的萧家因为有萧淑妃的扶持,短短几年时间就掌握了诸多生意。
    不仅每年都能为朝廷提供百万两以上的赋税。
    更是让家族在整个大乾都名列前茅,势力极大!
    萧淑妃能够在朝廷中拥有强大的底气,背后也有一部分,是源自于萧家的支持。
    “是的。”
    万纾看秦明知道萧家的情况,就没再多言。
    “我会查一查的,先不要轻举妄动。”
    一想到萧家在江浙两地的地位,秦明就微微皱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皇宫中那对夫妇,难道是商量好的?
    找到了曹川,秦明将有关江浙的事情告知了他。
    “近日江浙两地过来,若是走了咱们的高速路做生意,就多注意一番他们的情况。”
    “放心吧殿下,我会多多关注他们的。”
    曹川办事很踏实,现在武威营里,由他来把持军务。
    刘闯练兵,关外士兵在矿山等地的驻扎和跟南蛮的来往,则是由一直守在矿山的武清野把持。
    看到武威营如此欣欣向荣,慢慢走上正轨,未来可期。
    秦明自己的压力都小了不少。
    走在军营中,秦明将他们的杂粮粥盛了一碗,三两口喝完后,便来到了养殖场。
    宋定升最近一直都守在这里。
    畜牧业的提升,对于整个临江城而言,影响是很大的。
    原先很少能吃到的肉类,现在也稍微丰富了一些。
    “最近的养殖怎么样?”
    秦明走上前,对宋定升问道。
    宋定升面露尴尬。
    “殿下,前两天闹了几次鸡瘟,死了一批,我现在都分开养了,这样起码不会因为闹病就死一大片。”
    经过了一番摸索,宋定升他们已经开始分散养殖。
    把养殖场割开,分到了临江城东南西北的好几个方位。
    这些区域里,将猪牛羊,鸡鸭鹅平均分配进行养殖。
    通过这种手段防止这些禽类畜类的疾病蔓延和发展。
    虽然这是个笨办法,可这个年代的医疗卫生水平实在是太低。
    就像是秦明之前告诉万纾的青霉素,其实对于养殖就有一定的用处。
    只是可惜,到现在都没有做成。
    难点在于从发霉的食物和水果中收集青霉,并进行培养。
    这种对于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万纾他们是刚开始进行尝试,进程自然不快。
    看秦明陷入沉思,宋定升还以为是殿下责怪自己办事不利。
    于是连忙话锋一转,开始报喜。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