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刺史大人讲完话,亲自带着随侍们下场给百姓分发早已准备好的防灾传单。
传单详细讲解了地震来临前的预兆、应急避险措施以及灾后自救互救知识,旨在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在之前不敢派发,是怕影响人心造成异动。
有人恍然大悟,“怪不得老鼠大白天都不怕人了,成群结队在街上到处乱蹿。”
“我头两天看到过蛇。我还纳闷呢,这大冬天的,蛇不是在睡觉吗?”
“你们听,城里猫狗都在叫。平时不是这样!对了,我家的猪最近都不肯进圈。”
“看来真的有地震!”
“钦天监这么厉害,连地震都算得出来!”
时安夏心下宽慰,只要人心不乱,灾情就不可怕。
刺史大人在城下发完传单,又朗声道,“朝廷还设立了应急粮仓和避难所。若地震真的来临,大家也不必惊慌,要相信朝廷能保护百姓安全。”
说完,他抬头望向城楼上在黑夜中被火把照亮的公主。
但见公主轻轻点头,抬手朝守城门的将士示意。
城门大开,再不阻拦众人出入。
好话坏话已说尽,若是还有人不信这个邪,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确实有这么一拨人,根本不信钦天监能算得出来地震,结伴出城回长安郡城。
还有一拨人,因为放心不下家里的娘老子或娇妻儿女,也出城了。
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在走前向着城楼上的公主磕头道别。
他们准备迎着风雪步行回长安郡城。
此时还在亥时末,离丑时尚有大约一个多时辰。就这么走回去,地震来时也应该还未到长安郡城。
可他们不知,路上飞石大树横飞以及地裂更危险。黑灯瞎火的,这就是一场赴死的行程。
守城将士忍不住再次进行劝解,“各位,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一路都十分艰险。何必呢?等天亮了大家再看结果不好吗?这时候回去,你们也帮不了家人。”
这便又劝下了一些犹豫的人。
最后只有十六个壮年男子出于各种想法,踏上了风雪之程。
他们不知,这一去就是不归路。
在后来许多人说起这不听劝的十六个人时,都是一阵唏嘘和感叹。分明可以不死!
芸城是安全的。
此刻的芸城城楼下,百姓们由官员引导,来到周围都没有房屋树木的空旷广场上静待地震。如此更加安全。
越来越多的百姓们聚集在此。
城楼上,时安夏站得笔直,手却被岑鸢的大手紧握。
他问,“夏儿,害怕吗?”
时安夏咬了咬嘴唇,点点头。怕见离别,更怕生死。
岑鸢用自己的黑色披风将她裹进怀里,挟她在臂弯,为她挡住风雪肆虐。
她仰头朝他笑起来,“这样就不怕了。夫君,只要有你在身边,也没什么可怕的。”
岑鸢笑着伸手揉了揉她的额发,没说话。
一切尽在不言中,相守的每一刻,无论经历着什么,都甜蜜而安心。
这使他想起中毒后,每日在猜忌和愤怒中度过的每分每秒。
度日如年,不堪回首。
如今伊人在怀,真实又温暖。岑鸢早已无惧生死,唯惧别离。
风渐渐刮得猛烈,时不时发出呜呜的风鸣。气温骤升,尤其畏寒的人都能感受到手心开始冒汗了。
有官员来报,之前监测的井水忽然暴涨,还咕嘟咕嘟冒着泡。
又有官员来报……一条一条的信息都在印证,地震真的快要来了。
待人离去,岑鸢忽然低头对时安夏讲起了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总深夜归来,进房就脱下鞋子重重一扔。哐当一声,把楼下老人从梦中惊醒。接着又哐当一声,扔了另一只鞋。久而久之,楼下老人每晚都得等到两次哐当扔鞋声后才能入睡……”
时安夏的关注点跑偏了,“这人的祖父还是祖母脾气真好。”
岑鸢愣了一下,“不是祖父祖母的关系,是陌生人,邻居关系而已。”
任凭时安夏怎么聪明,也难以理解都在同一个院子里住着,还是楼上楼下的关系,怎么可能是陌生人?又怎么会是邻居?
她暂且放一边,问,“然后呢?”
岑鸢继续讲,“这老人后来忍无可忍,找到年轻人抗议。”
“那年轻人还扔鞋子吗?”
“年轻人答应改正。当天晚上,他又夜归,还是哐当一声扔了鞋子。”
“咦?他没改啊?”时安夏最讨厌言而无信的人。
岑鸢见小姑娘很入戏,已经肉眼可见地忘了地震要来的危险,笑道,“你听完啊。老人又被鞋子吵醒,等着另一只鞋子落地,不敢安睡,一直熬到天明。”
时安夏笑起来,“我知道了。那年轻人照老习惯扔下一只鞋子后,才想起答应老人要改,所以就没扔第二只鞋子,只轻轻放到地上,反而害得老人终宵失眠?”<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