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4章 充满活力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程邈洒脱地笑了笑“虽然老了,但我依然充满活力!”
    “还请夫子多多保重身体。”秦长青关心道。
    程邈点头回应,问道“请问殿下,此次前来有何贵干?”
    秦长青笑着回答“并没有什么要事,只是来看看夫子,问问隶书的整理情况。文字乃是华夏的根本,关乎中华文明长存,我们不敢有一丝疏忽。”
    “真是劳烦殿下了。”
    “隶书的部分基本已经整理完毕。”
    “大概只需要最后几个月就能全部登记入库。”
    “不过还需校正一番,彻底完成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文字的事情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片刻都不能拖延。所以如果殿下希望我们加速处理,恐怕难以做到。”
    秦长青答道
    “夫子多虑了。”
    “我深知文字的重要,不敢冒进。”
    “只是近日在我审核奏疏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可能对编纂字书有所帮助,因此前来告知夫子。”
    闻言。
    程邈脸上浮现一丝惊讶,问道“请殿下详叙。”
    秦长青接着说“隶书较之秦篆确实书写简单了很多,但字数太多,结构复杂,对初学者依然存在一定困难。我在想,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
    “试着将一些字符合并。”
    “而且新有一种识字的方法,比如通过识别半个字来帮助记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识字难度。”
    “另外,在朝歌的时候遇到了一件事情,有关账目的伪造问题,我在考虑是否可以发明一些简单的符号代替数字,并设计几个复杂的数字以便区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造假现象。”
    “《字书》中除用同音法查询外,是否还能通过部首偏旁来检索?这样的查询方法可能更快捷。”
    “文字承载文化。”
    “要想真正统一中原,首先需要培育人民对华夏文明的认可感,文字无疑是最佳途径。”
    “无论是秦篆还是隶书。”
    “它们的产生原因都是民间自发的简化过程。所以在大秦一统后,我们是否应主动进一步简化?让文字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逐渐衰落,学术流传到民间。”
    “于是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如果将来大秦每个人都识字,会是一个何等繁荣的盛景?比之百家争鸣更能展现辉煌的文化?识字后的国民将如何激发潜力,这点连我们自己都无法预料。”
    “但我不惧挑战!”
    “我相信,大秦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虽然结果未必完美,但我确信普及教育将会大大促进天下发展,避免知识被人为垄断,甚至失传。大秦所创建的文明必定流芳百世。”
    “恳请夫子为我提笔!”
    秦长青向着程邈郑重地行了一礼。
    程邈的脸色微微一变。
    思考良久之后,最终只好点点头说“臣唯有尽力为之,只是这工程规模更大,恐怕完工时间也无法确定。”
    秦长青听后露出喜悦的笑容。
    说道“夫子只需放手去做,有任何需求尽管吩咐,我会竭力提供支持。进度问题您不必担忧,我了解其中重要性,绝不会催促您,请务必潜心钻研,为大秦文化留下宝贵财富。”
    看到这种情况,
    程邈点了点头。
    秦长青心里也稍微松了口气。他对程邈为整理隶书所耗费的心血也有些不舍,但文字之事重大,不容忽视。至于目前提到的教育问题,仅是一时讨论而已,不会立刻付诸实施。
    毕竟,理论与现实之间总有着不小的距离。
    即使推广识字教育,也会按照大秦的需要进行,而不会让各学派自由传播。这不仅出于自身的考虑,更是为了天下安定。
    教育必须控制在朝廷手中,否则易引起巨大风险。
    此时,
    程邈仿佛突然想起一事,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说道“殿下,半月前有一个人来找过我,想见殿下并且问一些问题。本来我不想多管闲事,但由于此人确实才华横溢,故特意代为传话。”
    “他也参加了士人大会!”
    秦长青的眼神微沉,
    问道“此人是谁?”
    程邈答道“他是黄石公,殿下是否愿意见一见?”
    “黄石公?”秦长青微微眯起双眼,神色深邃。
    ###长青
    过了很久。
    秦长青摇头淡然道
    “张良……不需要见。”
    “道不同,不相为谋。”
    “韩国对张良来说是他的国家和家庭,而对我而言,大秦就是我的国家与家园。”
    “在张良和其他六国贵族眼中,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