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7章 坚持法制者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王绾的话音刚落。
    冯去疾立即反驳道“老丞相,我对您的看法不敢苟同。十公子怎会有资格作为大秦的储君?既然老丞相了解外间传言,理应知晓十公子根本无法无天,怎么能说他是坚持法制者?”
    “老丞相的言论,颇为不合情理。”
    “甚至是荒唐!”
    王绾面色不变。
    淡然道
    “有关十公子之事,我是有所了解。”
    “但十公子在楚地的行为,以及在朝歌的事,并不能证明他不秉持法制。这些行为只是个别的过激之举,在我看来,他实际上是在执行法治之道。”
    “商君行政,注重事前预防,出现失误立即改正。”
    “这样的做法深入人心,赢得民众支持,从而使国政稳健。”
    “十公子也深谙此理。”
    “楚地情形特殊,各位应当心知肚明。名义上属于朝廷管辖,实际是混乱地带,不仅是官府,地方豪门也无视**命令。”
    “非常局面需要特殊手段。”
    “若不采取强硬方法,楚地难以融入大秦。虽然十公子的行动违法,但这确保了楚地的彻底顺服,这一贡献足以掩盖违法行为。”
    “法制统一是大秦既定方针。”
    “十公子正以其手段推行这一政策,即便强力手段只是缓急,需长远规划,但这恰恰体现他考虑周全,故颁行新政。”
    “过程与秦律冲突,结果却与秦律一致。”
    “秦律的根本宗旨就是治理统一。”
    “民间多年混乱如继续以往,则更为有害,我不认为十公子有过失,其措施符合民生所需。”
    “况且,商君有言在先治世并非固定模式,变革不必守旧。”
    “您们的观念才是真正误解所在。事实也表明改革之必要性。”
    “圣上。”
    “长治久安,必须根治隐患;仅用强力,只能一时见效。”
    “若不及时整治,则饮鸩止渴。十公子在楚地实施强力措施,效果显着,民众信服。”
    “如果没有差错,又何必说是错误?”
    “最终六国余党虽散逃各地,十公子举措却能压制其再生力量。诸位可知个中道理?我认为十公子乃最合适人选。”
    “诚如‘逆耳忠言’所云。今日始明白此言深意。”嬴政站起,向王绾致意,“老丞相直言,朕深受启示。”
    王绾答礼,返回位置。
    此时,
    冯去疾与姚贾等人面无血色,明显感知到风向转变,但想不通原因。
    王绾本无与十公子渊源,过去还主张封建制。如今突然立场转变?
    李斯扫视几人的眼神满是轻视与不以为然。
    尽管昔日王绾青睐长公子,但现在时势不同。皇帝显然倾向十公子,反对只会招祸。且十公子登基已无可阻,不如顺势拥护,免得遭贬。
    这时。
    李斯上前一步
    “老丞相言辞恰当。”
    “十公子无疑为最佳储君人选。”
    “我建议立其为储。”
    紧接着,华寄等人附和“吾皇,请立十公子!”
    一时间。
    群臣齐呼应援。
    殿堂之内呼声不断。
    李斯眉头微皱,眼神中掠过一抹冷意。
    他坚信最终的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现在的当权者是始皇。始皇乃何等人物?怎会被百官左右?
    秦长青坐在席位上,低下头来,神情深沉。
    扶苏脸色微微苍白,紧紧握住拳头,心里满是不可思议原本优势明显的他,为何会突然出现逆转?
    不过,
    他并未开口,在这种大**中,身为风暴中心的他,必须谨言慎行,甚至选择沉默。
    此时的扶苏内心一片迷茫,
    他不解,
    为什么王绾等人会力挺秦长青?
    哪里是他比不上秦长青?
    尽管秦长青确实在楚地做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可他在北方边境也不是闲着无事。他自认为即便有意争夺,也没有必胜的信心。这次他充满信心的原因一是他自己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起码在北疆官员与民众的心中有良好口碑;其次则是司马昌泄露出的消息,令他预先洞察到秦长青的打算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使得秦长青的努力徒劳无功。
    然而现实是,朝廷仍有多数官员更愿意推举秦长青。
    扶苏对此困惑无比,且感到十分无法理解。
    嬴政见下方混乱不堪,微微皱眉说道“朕知晓诸位臣子们有所不满。大秦储君确立的事关重要,自然必须极为慎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