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章 五十年代的悲惨母亲(9)  末世自曝后我掉进了年代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是人办的事儿吗?
    要杨婶子看苞谷地?
    夺笋呐!
    杨婶子气愤不已,本来还想着晚上偷摸的去掰几个苞谷尝尝鲜,这下子完球了!
    杨婶子不止自己不能掰,还得防着别人掰!
    最窝火的是杨婶子还不能拒绝,她刚一张嘴,全村的人都拿斜眼看她。
    咋的?
    啥意思啊?
    合着就是为了防着她呗?
    杨婶子一生气就答应了马村长的安排,一个村里住这么些年谁不知道谁啊?
    大伙儿都一样,凭啥用这种眼神看她?
    啊,tui,他奶奶个腿儿!
    一群哈怂,坏的很!
    杨婶子还真就不信这个邪了,她还非要抓住一个偷苞谷的贼给这伙人看看,到时候她要狠狠打他们的脸。
    几个二流子一看,这雁过拔毛的铁公鸡杨婶子都同意了,他们就更不敢吱声了。
    不得不说马村长是真的把村里人的品行都看到了骨子里。
    事实也证明了马村长的英明,村里果然没有人敢去招惹铁公鸡杨婶。
    眼看着地里的苞谷长的越来越大,颗粒也越来越饱满,杨婶子还是没有逮到一个偷苞谷的小贼。
    杨婶子没有打脸成功,心里特别失望。
    但看着足有她两个手掌长的苞谷棒子,心里又乐开了花。
    额滴个乖乖,这也太稀罕人了!
    想想这苞谷能长的这么好也是有她的一份功劳的嘛!
    杨婶子转变了心态,她现在老骄傲了!
    说到底杨婶子也就是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民,没有农民不喜欢粮食丰收。
    更何况这里的每个苞谷棒子以后都有可能成为她地里的良种。
    苞谷还没熟,水稻却要先收割了,大伙儿收割时又发现了一件事儿。
    村里人都知道,小石头自从被不是人的李老蔫卖过之后就变得特别警惕敏感,不爱与别人亲近也不喜欢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林阮为了让他更快的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就想转移一下小石头的注意力,她从隔壁村子一个大娘家买了十几只小鸭子交给小石头喂养。
    每天林阮去地里上工,小石头就跟在林阮后面,一群鸭子就跟在小石头后面。
    到了地头小石头就将鸭子往稻田里一赶,等到收工时又领着一群鸭子跟着林阮回家。
    这都成了竹山村一景了!
    大伙儿本来也没当回事儿,就当看个西洋景,毕竟这孩子也是怪可怜的 。
    有人还觉得林阮太宠孩子了,但收割时他们就不这么想了。
    这明显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这沉甸甸的稻穗就是证明!
    果然,打完谷子之后一称,好家伙,比别家的稻子每亩多产了二百斤。
    二百斤啊!
    这时候的人们因为吃的油水少,饭量都特别大。
    可就算是这样两百斤也是一个成年人几个月的口粮了。
    之前大伙儿都是一起上工一起下工的,也没见林阮有啥特别的啊!
    难道就因为林阮家在稻田里养了鸭子?
    村民们想的没错,就是这传承了几百年的稻田养鸭法起的作用。
    稻田里养鸭子,鸭子不仅能吃掉稻田里的杂草虫子,还会为土地松土,同时还会将鸭粪留在稻田里当肥料,这是一整套的封闭循环系统。
    这种在华国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种养方法,却在近代的农业革命中没落了。
    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华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华国“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被西方“机械化”的工业文明全盘否定,东方传统的农耕形势被认为是落后的糟粕,再加上国内各种大聪明的瞎指挥,传承了几百年的农耕技术就这样被逐步的瓦解了。
    村里的老人不懂什么是封闭循环系统,但稻鸭共生的法子他们是知道的呀!
    但他们被西方发达国家嫌弃否定惯了,使的他们的骨子里都带着股不自信与自卑,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也是否定多与肯定。
    如今看来他们是一叶障目了,狭隘了!
    林阮唤醒了村民们对传统的稻田养鸭法的热情,却不知道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苞谷成熟了!
    村民们看着又长又粗的苞谷都跃跃欲试。
    大伙儿都以为这产量翻一番也就顶天了。
    没想到晒干了一称,一亩地足有七百五十斤。
    七百五十斤啊,这是啥概念?
    现在人可能不觉得有啥,相比于后世玉米两三千斤亩产,还会觉得这产量太少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