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1章 于皇后崩  大魏女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帝杀后,杀便是,何必用如此卑劣的手段!真是让臣子寒心,以效忠这样的君主感到羞耻! 
    文书上写有显阳殿的女官、宦官告发皇后联络朝官的诸多事,朝官有前殿中郎元昭、前左中郎将茹皓、直寝将军刘胄,以及宦官秦松。 
    其实这些罪不算重,重的是最后一桩! 
    皇后的妹妹于宝妃供述……皇帝前次头疾昏迷,皇后不见悲伤,还道:“皇帝该有子嗣,如此我也可为常、冯。” 
    “常”和“冯”,显然指和平元年崩逝的常太后,和太和十四年崩的冯太后。这二位声名显赫的太后,都是在帝驾崩后,通过抚养太子成为掌权者,同时让家族荣显,王爵加隆。 
    尉窈:“臣看完了。” 
    此时此刻,皇帝对付彭城王的全盘谋划,她捋顺了。 
    皇帝既然把徐州刺史、河内太守召回京部署,便表明要和彭城王兵戎相见。什么萧梁正值内乱,什么社稷苍生,皇帝顾不上了。 
    但皇帝……元恪这个人,很在意一件事,便是史书留名!哪怕是他先违背孝文帝的嘱托,无端猜忌彭城王,他也会用尽手段让朝野颂扬他是位宽厚君主。 
    所以元恪谋划的第一步,是皇后崩逝,由朝廷诏令彭城王回京参加丧仪。 
    接到诏令的彭城王将进退两难,回京是死路,抗旨则不忠,仍执意不回洛阳的话,贤王的名声定会被史书质疑!如果传旨的大臣是同样有贤王美称的清河王,清河王若死在扬州,那彭城王不必等到后人读史,就会遭到朝野唾弃。 
    那时元恪再向扬州发兵,兵出有名。 
    元恪:“朕跟皇后是夫妻,情分跟其余嫔妃不同,朕给皇后解释的机会,只要她承认是于宝妃诬陷,朕就当没见过这份奏章。” 
    “陛下仁慈。”尉窈垂低的眼中,尽量克制讥讽。 
    奏章上呈时,均为两份。 
    现在另一份,由宦官杨范递给了皇后于宝映。 
    “陛下卧病,不能亲自来问皇后,命奴来问清事情原由……皇后,京兆王妃陈述之罪,你可认?” 
    于宝映双目憋红,若此刻身在荒野,她一定放肆大哭、大笑!不惧被人嘲讽疯癫! 
    真是满纸的歹毒! 
    如果她认罪,皇后自然做不成了,于家也要受牵连。 
    如果她不认,妹妹宝妃就得担诬陷皇后的罪名,然后风言风语继续中伤她,最终仍难掌中宫。 
    “陛下啊……你想杀我,直杀便是,为什么用这种手段?让我瞧不起你。”于宝映以袖捂脸,满腔愤懑,只能含糊吐露。 
    杨范听不清,问:“皇后?什么?” 
    于宝映放下衣袖,冷声道:“你去外面等着,我做过何事,没做过什么,都写给陛下。” 
    杨范道声“是”,领着一众阉臣退至殿外。 
    他的一名心腹忐忑不安,悄声问:“若皇后认罪,当真喂她鸩药?” 
    杨范瞧着天上月,只叹息,不说话。 
    没多会儿,殿内传出哭声,杨范等人再进来的时候,于皇后已经没了气息,铺在她脸庞下的纸,画着个骑马驰行的彩衣女郎,女郎的发被风吹,脸被太阳光映,笑容是那么纯净。 
    又是一日晨曦。 
    奏事的大臣陆续到达西柏堂,得知于皇后昨晚暴崩,大臣们全表露惊讶,不管真惊假惊,反正跟旁人一样的神情就出不了错。 
    紧接着,皇帝的近侍侯刚前来宣旨:“授尉窈为尚书省录尚书事,综理政务。” 
    “授京兆王元愉为门下省侍中,广平王元怀为尚书省右仆射。” 
    宣完旨,侯刚当着诸官的面对尉窈说:“皇后的丧仪,劳录尚书加紧操持。” 
    尉窈应“是”。 
    侯刚一走,司空元澄拉下脸来,侍中元怿垂着眼皮,不知道在想什么,司徒元羽则拧着腮帮子笑,笑里带冷。 
    才入西柏堂辅佐事务的元愉、元怀立时觉得手不是手、脚不是脚,不知道该找个地方坐,还是和其余大臣一样站着。 
    权柄之势变了!大臣们知道,今天起,国事得先向尉窈禀报,这个年纪轻轻的佞臣,真做到了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了! 
    侍中元怿打破沉闷气氛,问:“皇后丧仪,需太师回京么?” 
    一大臣立即说:“太师理应回京。” 
    元澄没好气问此人:“那你去扬州请太师?” 
    屋内顿时安静。 
    元澄往外撵人:“你等各回各曹,有要紧事,下午再来。” 
    元愉、元怀互视一眼,他俩呢?也走? 
    元羽朝蠢侄子元愉扔过来一纸团,斥道:“还不滚。” 
    “哼。”滚就滚! 
    诸官一走,西柏堂变得空旷,只剩下尉窈和澄、羽、怿三王。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