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0章 孙家村是漳州府第一村  我,孙山,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端午过后,恢复往日的平静,孙山休假后,埋头苦干,把不少公文处理好了。
    幸好辰州府没啥新任务,所以过得比较清闲。
    至于百姓之间的“鸡毛蒜皮”之事,交给王县丞去烦恼。
    除非出了重大伤亡,孙山才亲自处理。
    要说管理一个县,琐碎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特别是遇到百姓告状,更是头疼。
    也不知道是不是张三和李四的“丁娘子布案”开了头,来衙门告状的群众竟然增多了。
    起码比之前多了不少。
    孙山先让人写状纸,把原告,被告,诉求,前因后果一一写清楚。
    如果请不起“金牙大状”也没关系,孙山设立了一个“法律援助”部门,里面有一两个临时“公益大状”可以帮忙写状纸。
    当然明面上说“公益”,实际衙门出坐堂费。
    第一步写好状纸后,张师爷先查阅,如果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夫妻争吵”等等小事,就安排“礼房”“,兵房”的两位主事进行堂前调节。
    如果能和解最好,不和解,再进入下一步。
    “礼房”的崔书吏不解地问:“孙大人,审案的事不归我管啊?”
    好好地坐在办公室吃茶嗑瓜子,怎么忽然多了一份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崔书吏不理解,也不愿意。
    “兵房”的主事丁书吏也好不理解:“大人,这事下属没经验啊。”
    其实更想说的是:这事不归下属管,怎么找他去处理的?
    孙山暗暗地翻了翻白眼。
    要说衙门谁最清闲,非这两位书吏不可。
    礼房除了举办县试活动,平日都在办公室打瞌睡,闲得快发霉了。
    沅陆县这种穷乡僻野,深山老林的地方,不要说一年了,十年都不会有一个大人物降临,礼房根本没什么礼仪之事要安排。
    而“兵房”比“礼房”更是闲得出汁。
    礼房还有县试忙一忙,兵房呢?
    沅陆一个毫无军事要点的地方,孙山也不知道兵房存在的意义。
    莫非他们要发明创造兵器?可根本没条件,更没技术。
    兵房就是为了好听,不得不设置的一个闲置机构,如果真的遇到外敌,要去干活的也是梁巡检,哪里轮到丁书吏。
    孙山最见不得闲人,于是案子调解的工作交给两个人。
    初一到初五崔书吏处理,初六到初十丁书吏处理,如此类推,一人干五天,休息五天。
    孙山理直气壮地说:“案子当然不归你们管了,但案子还没成立啊。这是案子前调解,能调解就调解,不能调解就会有专人处理。”
    崔书吏和丁书吏正想拒绝。
    孙山又说:“每一件写了状纸的案子,调解好,或者没办法调解。本官都会根据案子的数量,给你们相应的报酬。协调好的案子奖励多一些,不能协调的案子奖励少一些,多劳多得,做得越多,奖励越多。”
    这么一说,崔书吏和丁书吏眼睛亮了又亮。
    特别是兵房的丁书吏,他所在的职位简直清水衙门,清的不能再清,平日根本没有机会赚外快,日子比其他部位的官吏苦不少。
    如果有奖励,兜里能多不少铜板哩。
    崔书吏也欢喜啊,礼房也就学生参加县试能抽点水,但县试一年只一次啊。
    抽水的机会少之又少,如果能协助孙大人处理所谓的“案前调解”,获得相应的报酬,一个月起码能多吃几顿肉。
    于是两位书吏爽快地答应,迫不及待地等刁民来告状。
    有钱使的鬼推磨,看看,有钱做官也一样推磨。
    案子先进行审案调解,如果坚持告状,那么下一步就交给王县丞了。
    王县丞懵逼了,不懂就问:“大人,审案一向是知县的活啊,县丞可没权利。”
    尼玛的,本来事情就多了,怎么还需要他初步审案的?
    这不公平,王县丞强烈反对。
    而且王县丞不会像崔书吏和丁书吏那样被孙山的三瓜两枣收买。
    他,王县丞,根本不差钱!
    孙山双手一摊,理直气壮地说:“王县丞,你是不是忘记自己的身份了?县丞是知县的佐贰官,本官审案,不是你来辅助,谁来辅助?”
    王县丞:....
    被气得心梗发作。
    这就是做副官的悲哀,正官有啥事,都往副官身上推,副官还不得拒绝。
    最气人的是做得好,功劳不是自己,是上官。
    一股悲哀的伤感从脚底袭上心头,王县丞好想哭。
    偷偷听到对话的吴主薄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膛。
    艾玛,幸好自己是三把手,不是二把手。
    孙大人摆明看王县丞不顺眼,故意给他添加工作。
    啧啧~把王县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