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告示墙  我,孙山,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孙山吃过午饭,在院子走几圈,饭后消食。 
    走着走着竟然发现学堂有告示栏,小院的墙上,有块平板,板上贴了几张陈旧的告示。 
    但有一张是崭新的,郑伯刚贴的。 
    孙山疑惑地问:“郑伯,你贴的是什么?” 
    学生那么少,吩咐下去就行了,不用三秒,整个学堂都知道了。 
    郑伯笑着说:“这是服徭役的告贴,新鲜滚热辣出锅的,我们老爷叫我贴上去,让大家经常看。” 
    又解释是前两天,县城的郑大郎回来了,一来是通知服徭役,二来是用钱替劳役,三来是郑夫子要求,县里有什么通知,就抄一份,拿回学堂。 
    郑伯在贴告示,自然吸引到学子们。 
    孙定庆看到孙山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告示,笑着问:“山子,你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孙三摇了摇头,刚学会《三字经》的几个字,哪里敢说看得懂。 
    但上面的内容,根据前世所认识的繁体字,连猜带蒙,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 
    其实看到“徭役”两个字,也知道是关于前两天征役的事。 
    孙定庆摸了摸小堂弟的小脑袋,把告示贴上的内容说了出来,语气轻轻地说:“我也是刚学的,夫子给我们讲的。” 
    郑伯笑呵呵地说:“学得不错,今早教的,现在就能看懂了。” 
    在他们的闲谈之中,孙山终于明白,为什么学堂会贴关于徭役的告示了。 
    原来这是郑夫子教学的内容之一。 
    每个月,城里的郑大郎,总会在县衙大门“八字墙”,抄写些墙上的公告回来。 
    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比如这次的徭役,比如悬赏公告,比如政令报告等。 
    郑夫子会一字一句地教学生如何看告示,如何写告示,甚至要求学生关心县里发生什么事。 
    孙山认真地观摩告示贴,上面的告示内容没有标点符号,没有空格停顿,重点内容会用红笔标记,也不知道是写告示人标记的,还是郑夫子标记的。 
    如今的孙山,如果不认真品读,也不看不懂告示上具体内容说什么。 
    目前不会断句,这里没有标点符号分开,一大片字连在一起,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勉强知道上面写的内容。 
    杨清北和德哥儿佩服地看着师兄们说道:“我还不知道上面说什么呢?” 
    郑伯慈爱地摸了摸两人的小脑袋,温和地说:“不着急哈,夫子以后会教的,现在主要认字,认得多了,以后就会看的了。” 
    其他学子围了过来,又讨论好几遍徭役的事,有好事的学子,还给孙山三个小师弟读了一遍上面的内容,当然用得是广南话,怕读上京话,小师弟们不懂呢。 
    午休过后,三人回到课室。 
    孙山现在搞懂郑夫子的上课方式。 
    早上先抽查学生昨天所学的内容,之后教导新的知识,然后叫学生自习。到隔壁班教学。 
    下午先帮学生巩固上午所学的知识,之后就到小池子边练字。 
    此时郑夫子快速地帮孙山三人快速讲解一遍早上所学的内容,并且讲学速度越来越快了。 
    郑童生挥一挥衣袖说:“你们到外面练字,要好好练习。特别写的字不能太大,朝着小的方向练习。” 
    检查了一下三个学生的抄写作业。 
    孙山和杨清北能把字写在格子里,而且写得完全正确,字迹清晰,一笔一划,对于初学童子来说很不错。 
    至于德哥儿的,郑童生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这次倒是一笔一划地写完整,可整个字大得两个格子都装不下去,作业完全不合格。 
    郑夫子没有打德哥儿的板子,而是警告地说:“孙定德,你给我好好练,明天的作业还是超出格子,别怪我不客气。” 
    德哥儿缩了缩身子,唯唯诺诺地说:“夫子,我知道了。” 
    郑夫子走后,孙山三人又来到小池边练字。 
    德哥儿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地说:“山子,我怎么写,就写不出小字呢?” 
    孙山毫不客气地说:“因为你贪玩,练得少。” 
    顿了顿又问:“放堂回去后,你有没有练字?” 
    德哥儿点了点头,又心虚地摇了摇头:“我一放堂回到家,就把课业做完了。” 
    瞄了瞄周围,确定没人,低声说:“一整天就在学堂练,回去还练,多闷啊。” 
    还不如出去找小伙伴大头狗玩,特别昨天在小溪边捉了好些鱼,有巴掌那么大,烤着吃可香了。 
    孙山义正言辞地说:“德哥儿,学习就要持之以恒,你本来就笨了,再不努力,更学不会。” 
    德哥儿吓了一跳,山子那么大声说话干什么。瞄了瞄周围,还好没人。 
    不服气地说:“什么我本来就笨,村里就没有比我聪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