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1章 南粤第一雄关  我,孙山,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梅岭即五岭之东者大庾岭山脉的古代要塞部位(庾岭)。
    梅岭古道(也称梅关古道)位于南雄——大余县之间。
    孙山要北上进京,必须翻越这座山,是连接广南省与豫章省的必经之路。
    大庾山
    两地之间本来没有路,后来使梅岭古道这条千年古道成为现实的第一大功臣,便是南粤才俊--“岭南千年第一相”美誉的唐代名臣张九龄。
    相传这条路是张九龄亲力亲为,带着“团队”走上灌木丛生的山路,冒险勘探、丈量,设计最佳方案。
    工程计划议定之后,他就在当年冬天农闲之时,募集大批民工来修路。
    仅不过2个多月时间,就打通了一座约长二十丈,宽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凹,开通了一条宽一丈余,长三十多华里的山间大道,成为长江与珠江相连的黄金通道。
    慢慢地经过前人不断地修路,最终修成一条足足宽5米的驿道。
    顺着山岭蜿蜒而上,坡度也比以往平缓很多的驿道。
    驿道不仅可走行人,还可走马车、牛车,再也不需雇人肩扛货物,冒险翻山了。
    驿道两边散落不少驿站,客栈,商店,还驻兵把守,安全系数得到不少提高。
    相传梅岭不叫梅岭而是叫庾岭,因为古道两边栽满梅树,才称梅岭。
    不过孙山来的不是时候,这个时候梅花并未开花,没有机会赏梅景。
    翻过梅岭,继续南下,正需要一个歇脚的宿旅。
    或者从南雄府出发,继续北上,若赶路,当日天黑前无法翻过大庾岭。
    由此,无论南下还是北上,珠玑巷都是一个必需的驻留。
    孙山等人就是在珠玑巷修整。
    这里是豫章省到广南省的第一站。
    第二天一早,陈管事安排好车辆,让孙山等人把行李放到车上做好标识,免得弄乱。
    当然贵重货物肯定要随身携带,这话不用陈家人说,大家都知道如何做。
    把一切东西打包好后,陈管事又对着学子们说:“各位,我们出发了。”
    孙山坐在马车上,走了没多久,就到了岭南第一关--南粤雄关。
    南粤雄关
    南粤雄关
    孙山从马车钻出来,看到庄严肃穆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关口。
    不禁想起《梅岭三章》中的: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当时的故事就发生在梅岭。
    孙山心中油然地升起一种沧海一粟,浮生若梦的感觉。
    孙山一行人穿过南粤雄关,继续往走。
    这一路上南北往来的商贩马如流水,络绎不绝,来来往往。
    当然也有不少的商贩在驿道两边卖水卖吃的,看得大家眼花缭乱。
    古道景色
    古道景色
    古道美景
    大庾山
    桂哥儿感叹地说:“山哥,这条路比我们去岳麓书院的路好走多了。”
    的确好走多了,起码脚下的路不是只能独轮车的路,而是变成一条马车能行走的路。
    孙定南看着骡子拖着的行李,低声说:“阿山,这陈家真有钱,全程聘请车队帮忙运送,不用人来扛着走。”
    这次路途的安排全权陈家负责,陈家要求怎么做,孙山就跟着怎么做。
    这次陈家请的车队,不仅运送自己的货,还帮孙山运送行李。
    所以桂哥儿,孙定南,孙大力可以两手空空跟着走。
    至于孙山,甚至安排了马车。
    可谓是比五星级还好的服务,如果榜单,孙山肯定花钱买dou+,帮陈家商队热推到第一位,帮他们免费宣传呢。
    这次出行虽然路途遥远,但目前来看,比自己跟镖队走好太多太多了。
    果然是财大气粗的陈家,幸好能蹭得上。
    孙大力紧紧地跟着马车后面,这辆马车装的是孙山的行李。
    孙大力因为是经验丰富的乡下人,所以这样的翻山并不觉得辛苦,笑着说:“我也以为这次路途很艰难,想不到比想象中的容易,呵呵,陈家真好人,帮我们运行李呢。”
    看到孙山满头大汗,关心地问:“阿山,你累就去坐马车,虽然道路好走,走着走着也挺累的。”
    孙山摇了摇头说:“我不累,路上的景色很美,我想看一看。”
    读书万卷不如行万里路,何况坐马车也很难。
    驿道说是驿道,但不是水泥路,马车走起来也非常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