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0章 盖聂的剑 高渐离的剑  开局逃荒直接掀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力的“礼物”。
    凭借这两份珍贵的“诱饵”,想必足以引起秦王的高度关注,并成功获得接近他的难得机遇。
    樊於期本为秦国的将军,后因得罪秦王而奔亡他国,辗转流亡,逃往燕国。
    秦王嬴政屠戮樊於期的家人,并以“金千斤,邑万家”的条件悬赏其首级。
    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和督亢地图进献秦王,以便行刺,太子丹不忍。
    为了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荆轲亲自私下拜访了樊於期。
    在那个静谧的夜晚,烛光摇曳,荆轲向樊於期坦诚地阐述了整个刺杀计划。
    樊於期为助荆轲刺秦,立即自杀。后人有诗赞四雄英烈风,精诚凌白虹。
    对于樊於期舍生取义,以自刎的方式来成全这次伟大的行动,不仅荆轲和太子丹感动,但凡知道这次行动的,内心都无比敬佩樊於期的忠诚与勇气。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了提高刺杀的成功率,太子丹四处奔走,苦苦寻觅能够一击致命的刺杀利器。
    毕竟,机会只有一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知赵国人名叫徐夫人所铸造的匕首锋利无比,堪称天下一绝。
    太子丹如获至宝般将其购得,然后又命人用毒性极强的毒药精心煮炼此匕首,最后小心翼翼地藏入那张精心绘制的督亢地图之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经过一番筛选,太子丹挑选了年轻勇猛的秦舞阳做荆轲的搭档,协助完成此次艰巨任务。
    出发这天,太子丹率领着为数不多的几位亲信宾客,身着洁白如雪的衣裳,头戴白色的帽子,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易水河畔,为荆轲和秦舞阳送行。
    高渐离手持筑琴,端坐于岸边。随着他手指灵动地拨动琴弦,激昂悲怆的乐声响起。
    荆轲与高渐离心有灵犀,配合默契,高声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那歌声响彻云霄,回荡在易水两岸,其中饱含着荆轲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豪迈精神,令人闻之动容。
    在秦王的接见仪式上,荆轲成功引起了秦王的注意,但在行刺时被秦王察觉并反击。
    荆轲被秦王那锋利无比的剑斩断左腿后,如困兽犹斗般将匕首奋力投向秦王,然而却未能命中,最终惨死于秦王侍卫的刀下。
    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宋子县当起了佣工。
    后来,秦王得知高渐离拥有高超的琴技,犹如伯乐发现千里马一般,将其召进宫中演奏。
    可惜,高渐离荆轲好友的身份最终还是败露了。只是,高渐离琴艺高超,秦始皇为了以防万一,竟然残忍地派人弄瞎了高渐离的双眼,然后留在身边。
    高渐离怀着满腔的悲愤与仇恨,决心要为他的挚友荆轲复仇。
    他深知刺杀秦王是九死一生。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明知无论刺杀成功与否都是死路一条,高渐离也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不归路。
    一如当初,易水河畔,荆轲毅然决然的身影。
    高渐离精心准备着他的计划,他将沉重的铅水缓缓灌入那把陪伴他多年的筑中。每一滴铅水都仿佛承载着他对秦王的无尽杀意。当最后一滴铅水融入筑内时,这把乐器已不再仅仅是音乐的载体,而是成为了一件致命的武器。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尽管高渐离有着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决绝的心志,但他双目失明是无法改变的弱点。但即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
    终于到了实施刺杀的那一刻,高渐离凭借着记忆中的方位和对秦王宫殿布局的熟悉,一步步走向那个令天下人畏惧的男人。
    当他靠近秦王时,双手紧紧握住筑身,用尽全身力气向着秦王猛击过去。
    只可惜,由于双目失明,他的攻击出现了偏差,并未能够准确地击中目标。
    秦王惊恐之余,更是怒不可遏。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已经双目失明的人竟然还敢前来行刺于他。于是,秦始皇毫不犹豫地下旨处死了高渐离。
    就这样,义薄云天、豪情万丈的高渐离,如同他的挚友荆轲一般,结束了自己悲壮而又令人扼腕的一生。
    这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刺秦行动,虽然皆以失败而收场,但荆轲和高渐离他们重义轻生的高尚品质、勇敢沉着的行事风格以及刚毅豪迈的气魄,却宛如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星辰,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
    而榆次这片土地,正是因为孕育出了如此卓越的剑客而增添了无数的神秘与厚重。
    荆轲陨落了。
    樊於期陨落了。
    太子丹陨落了。
    就连高渐离也陨落了。
    可是,剑还在!剑心还在!
    苏小丫终于对“心剑”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所谓心剑、心剑,关键在于内心深处必须存有一把剑。
    当一个人的心坚如磐石,那么无论是面对外界那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还是遭遇到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冲击以及惊涛骇浪般巨大的挑战,其信念都绝不会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动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种坚守与执着并不受所处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