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 论明朝皇后的选拔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正统五年十一月末,瓦剌的赔偿全部到位,杨轩也按照约定,放了之前关押的瓦剌使团成员。 
    送别的时候,还是那个王大人去送的,并且跟被关押的瓦剌使团成员说了很多话。 
    相信这些人回去之后,能让瓦剌热闹不少。 
    这一转眼,正统五年就快结束了。 
    这一年,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开春后的旱情也并不严重,百姓也能活的过去。 
    也就是又敲诈了瓦剌一笔。 
    正统六年,小皇帝又年长一岁,如今他虚岁已经十五岁了。 
    再有一年,他就到了成亲的年纪。 
    皇后的人选也可以先挑选了。 
    开春的时候,张太皇太后生了一场病,给满朝文武吓了一大跳。 
    幸好,最后还是好过来了。 
    不过,张太皇太后的年纪属实是不小了,身体机能下滑严重。 
    这一年来,出现在百官面前的次数都变少了。 
    张太皇太后有预感,她距离大限再没有几年了。 
    而今,小皇帝也快到成亲的年纪了,她就算是不喜欢小皇帝,但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还是想亲自为小皇帝挑选一个皇后。 
    如此,她也算是对得起朱家的列位先帝了。 
    哪怕是死后去到地下,她也有话和丈夫仁宗说。 
    在古代,皇后的选拔是极为严谨的,也是非常耗费时间的。 
    通常提前一年就开始了。 
    而明朝选皇后的规矩主要包括出身要求、海选、筛选、入宫检查、观察等程序。 
    首先就是出身要求,老朱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一开始就定下了规矩,皇后的人选必须是良家女。 
    也就是民间女子。 
    像朝中大臣家的女儿,是绝不可能成为皇后的。 
    这个规矩是从老朱家第三代开始的,就比如朱高炽的妻子,就是出身民间。 
    而第二代如朱棣等,他们的婚事,基本上都是由老朱和马皇后定下的,妻子也都是勋贵功臣之后。 
    老朱这么做的目的,一来是为了让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安心。 
    二来,也是为了让儿子们能以女婿的身份接过那些老兄弟们手中的兵权。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这里就不说了。 
    说完皇后的出身要求,接下来就是海选了。 
    皇宫会派遣宦官前往全国各地,挑选年龄在十三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并从中选出五千名送至京师,进行下一轮选拔。 
    也就是筛选,第一轮由宦官进行外貌筛选,淘汰明显不合格者。 
    第二轮则更为细致地检查五官、头发、皮肤以及音色、仪态等,进一步淘汰剩余人数的一半,再由太监用尺量少女手足,考察步姿和风韵,从两千人中淘汰一千人。 
    再接下来就是入宫检查;通过前面几关的女子进入宫中成为宫女。 
    宫中宫女会将她们引入密室进行更为隐私的检查,检查身体各部位是否符合要求。 
    随后就到了观察阶段;宦官会详细观察这些通过前面几关的少女一个月时间,评价她们的性格是否温柔敦厚、是否智慧贤惠,从而进一步筛选至五十人。 
    接着由太皇太后或者皇太后从这五十人中选出三人,提交给皇帝,最终由皇帝确定谁将成为皇后。 
    而被选中进入最后一轮但未被选为皇后的少女通常会被封为贵妃,有的也可能被赐予金银后退回至家中。 
    这差不多就是大明选择皇后的整个流程了。 
    小皇帝是大明立国以来,第一个进行这个流程的。 
    毕竟他是在成亲之前就成为了皇帝。 
    这套规矩,是一个从广泛选拔到逐步精选的过程,保证了皇后既有良好的出身和品德,又拥有适合母仪天下的素质和风范,整个过程不仅注重外在美,更强调内在素质与品德修养。 
    所以有明一朝的皇后,大部分都很不错,只有极少数喜欢作妖。 
    孝慈高皇后,仁孝文皇后以及现在的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四代帝王的四代皇后,皆为贤后。 
    孝慈高皇后和仁孝文皇后更是能够千古留名的贤后。 
    而张太皇太后,以她对大明的贡献,成为千古留名的贤后也是够格的。 
    史书上也必然会有她的位置。 
    …… 
    坤宁宫中。 
    胡太后把杨轩请了过来。 
    “师叔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