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3章 援军何时至?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熟,闭着眼都能知道怎么走,自然是随口就能答来。
    “无当军攻破此堡,需多长时间,预计伤亡几何?”
    王平没有回答,这是无当军领将需要回答的问题。
    不过这一次河北之战,无当军的主将句扶并没有过来,因为他还需要镇守武关。
    但镇守一个武关用不了整个无当军。
    现在的南阳,除了宛城还有魏军象征性驻守,其它地方几乎不设防——以南阳盆地这种无险可守的地形,也根本没有办法设防。
    若非汉吴双方相互有“默契”(戒备),都不想把自己的侧翼暴露在对方的兵锋之下。
    不管是汉军从武关东进,还是吴军从襄阳北渡,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吞并南阳除宛城以外的地盘。
    估计魏国也知道这一点,干脆破罐子摔破,也可能是用整个南阳为饵,引诱汉吴相争,所以大部都退出了南阳盆地,专心守好许昌。
    正是因为武关没有太大防守压力,所以这一次河北之战,副将孟琰带了一半无当军前来太原。
    无当军的前身是无当飞军,兵源多来自蜀地特别是南中的夷兵。
    轻剽悍勇,尤善在山中行军,可谓是三国时代的山地师。
    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冯大司马奔袭陇关,率领的就是无当飞军。
    虽说汉家天子迁都后,军中大举改制,但不管是无当军还是虎步军,老底子都还在,多多少少都保留着以前的特色。
    虎骑军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改个名字,其它的几乎都没变。
    冯某人把一部分无当军调过来,也正是因为于此。
    山中攻防,大汉诸军中,最强者莫过于无当军。
    听到冯大司马问话,孟琰连忙回答
    “回大司马,依末将愚见,若以无当军攻之,少则三日,多则七日,伤亡……”
    孟琰沉吟了一下,最后面有惭色,“末将不敢确定。”
    作为曾参与叛乱的降将,孟琰能做到关中八军的副将之一,除了本身能力,谨言慎行也是生存之道。
    冯大司马闻言,点了点头,并无不悦之色。
    井陉虽说是太行八陉中最好走的陉道,大半道路甚至可行车马。
    但这等扼守陉道的坞堡,多是建在险要,配重投石车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想要攻下来,硬碰硬,拿人命去填,是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三到七日,是因为就算强攻不下,也可以想办法断绝水源,逼迫他们出来投降。
    积雪完全消融后开打,也正是打的这个主意。
    但能在坞堡一直坚守,更是直面大汉兵锋第一线的魏军,又怎么可能是普通兵卒?
    在没有试探出这些魏国守军的战斗力之前,任何伤亡人数的猜测都是废话。
    “那就试试吧。”
    冯大司马放下望远镜,面色平静地说道
    “明日起开始进攻,争取在三个月内,彻底拔除井陉上的所有贼军堡寨。”
    太行八陉可以说是河北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屏障。
    在这里,汉军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全部优势,而魏军却可以凭借地利,把汉军拉到和自己同一水平。
    为了保住河北,司马懿定然会尽自己的全力,把太行山诸陉道变成绞肉机。
    能拖多久拖多久。
    如果能把汉军耗死,逼得冯某人退兵,那自是最好不过。
    而对于冯大司马来说,想要强行打通太行八陉,也没有太好的取巧办法,这是一场硬仗。
    太行山绞肉机,随着最大一条战线启动,终于完全开动。
    延熙十年的初春,太行山内血腥味逐渐变得浓烈。
    魏军凭借着地形的优势,早已在山顶及周围险要之处构筑起坚固的防线,利用巨石、原木和泥土堆砌成壁垒。
    弓箭手则隐匿于密林与崖壁之间,如同阴冷的毒蛇,要给人致命一击。
    大汉无当军的将士,身着轻便的皮甲,手持锋利的兵刃,如同被战鼓声驱动的猛兽,怒吼着向山上发起冲锋。
    只是每每逼近坞堡时,箭矢如同黑色的风暴,划破空气,带着尖锐的啸声,降临到他们头上,密集而致命。
    即便是有山形地势的掩护,冲锋在前的十来名汉兵仍是应声倒地,血花四溅,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各种陷阱和滚木礌石,更是给汉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甚至无当军试图从侧面攀爬陡峭的山崖时,守军便会投掷巨石,砸得汉兵惨呼着掉落山谷。
    随着攻防的深入,双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
    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毫不犹豫地补上空缺。
    “啧!司马老乌龟打造的龟壳真是有些棘手啊!”
    井陉打通战的第一天,冯大司马亲自督战。
    从望远镜里看到的惨烈战况让冯大司马有些皱眉。
    不是看不得这场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