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0章 并州边事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以陛下登基后,立刻征召秦朗入朝为官,并且经常让他伴随出行,甚至还常亲热地呼之小名阿苏。 
    陛下不但多次赏赐秦朗,更为他在京城建了一幢大府第。 
    其信重秦朗若此。 
    最重要的是,秦朗才能并不低。 
    在萧关一战中,前大司马所领大军,将士多有溃败。 
    秦朗所部,乃是在交战的营队中,少有几个保存得比较完整的营队之一。 
    萧关大败之后,秦朗护着曹大司马撤退,又与郭淮一齐收拢溃兵,这才给关中大军留了不少元气。 
    这么一想下来,司马师越发觉得,秦朗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司马懿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满意地点了点头: 
    “确实,秦元明本就是陛下身边亲近之人,只是当年见危授命,领军留守关中。” 
    “现在局势不比当年,再加上陛下与之分别数载,想来亦是思念。” 
    “不若就做个人情,让他回到陛下身边,这也算是好事。” 
    陇右之战时,陛下亲临长安,偏偏张合在街亭兵败,卫臻在武都败亡。 
    关中动荡不安,为了扼守各个关口,同时也为了瓦解曹肇秦朗这些新贵的同盟。 
    刘放孙资这两个掌管机要多年的三朝老臣,建议让秦朗去守汧县。 
    这一守,就是呆在关中五年不得归。 
    身为老狐狸,司马懿又岂会猜不出刘放和孙资的想法? 
    只是秦朗在关中这几年,因祸得福,成了大魏军中新秀,怕是非两人所愿。 
    而秦朗呆在关中数年,也未必不想着要回洛阳。 
    陛下亦未必不想着秦朗回到自己身边。 
    所以趁着并州之事,顺势把秦朗送走,乃是四方皆遂之事,何乐而不为? 
    “四方皆遂?” 
    司马师一怔,不禁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不是三方么?” 
    陛下、秦朗、刘放孙资,还有哪一方? 
    当他有些疑惑地看向自家大人,看到大人有些意味深长的神色时,忽然有些明白过来: 
    难道,大人也不想秦朗留在关中? 
    想明白之后,司马师先是愕然,然后突然莫名地一阵心悸: 
    大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同在洛阳的曹叡,把并州送过来的奏章狠狠砸到案上,怒骂道: 
    “让他去当并州刺史,是让他好好安抚地方,不是去擅启边事!” 
    梁习治并州二十余载,政绩常为天下第一。 
    这么好的治理基础,毕轨居然还能搞出逼步度根反叛。 
    现在上这么一个奏章,真当自己是一个昏君,不识如何治理天下耶? 
    事实上,虽然毕轨是皇亲,但曹叡现在并不是很喜欢此人。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清查浮华案时,曹叡发现毕轨与浮华案众人有莫大联系。 
    若不是登基以后,连遭大败,单单就凭浮华案一事,曹叡就会罢黜了毕轨的并州刺史之职。 
    只是现在,曹叡根基不稳,所以即便是知道毕轨治理并州不力,他也得捏着鼻子忍下去。 
    因为曹叡地位远没有历史上那么巩固,所以对于那权贵子弟和年青学子,他不得不从轻放落。 
    所以浮华案一事,比起原历史上,影响已经小了很多。 
    只是让曹叡没有想到的是,与浮华案有关的毕轨,现在居然变本加厉,逼反了为大魏守边境的步度根。 
    这怎么不气得他破口大骂? 
    这些“浮华伪饰之士”,果真是没有一个好东西,只会袖手空谈,祸害国家! 
    曹叡心里恨恨地说道。 
    但见他余怒未消: 
    “步度根虽为比能所诱,但两人前有嫌弃,故当自有疑心。” 
    “今并州刺史毕轨出军,只会逼得二部合二为一,何所威镇乎?” 
    虽然怒毕轨不争,但毕竟他的并州刺史之位,乃是自己任命,曹叡不得为他善后。 
    于是下诏: 
    “出兵伐胡可,但不可越过关塞。” 
    所谓关塞,便是两汉筑起的长城。 
    曹叡不知道的是,他的诏令才刚刚出洛阳,毕轨已经领着大军越过了关塞,来到了离关塞北边不远处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