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2章 时代的逝去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建兴十年十一月,冯刺史得闻宫中传来密报,大汉丞相生病,有呕血、少饮食之事。 
    心急之下,便立刻求了自己的情妇张小四,让她以宫中的名义,诏自己回汉中。 
    正当冯永担心丞相病情,冒着严寒踏上回汉中的路途时,远在东方的陈郡陈王府,也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 
    魏国陈王曹植病重,卧榻不起数月,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曹植在这些年来,数次被曹丕与曹叡父子迁徙封地。 
    再加上王府里的军士,又接连被朝廷征调,如今王府内外,连同奴仆下人,全部加起来也不过百来人。 
    且“卧在床第,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疲瘵风靡,疣盲聋聩”的老弱病残者,就占了六十来人。 
    因为缺乏足够的人手,在外头看起来堂皇的陈王府,里头却是颇有残败之像。 
    幸好几个月前汉国冯郎君赠了厚礼,曹植又吐了几次血,吓得王府的文学防辅官没敢再随意逼迫。 
    府上众人的日子这才好过了不少。 
    “吾身为魏国陈王,没想到在余生最后数月,却是要靠汉国冯君之资,这才能重新得尝甘肥之食。” 
    “殿下!” 
    陈王妃悲戚地哭出声来。 
    曹植脸颊干枯,皮肤已经深深地陷了进去。 
    唯有他的神色却是淡然,看到妻妾儿子皆面有戚色,更是笑了出来: 
    “太史公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吾自不可比泰山,但冯郎君千古一文,铭吾于内,亦算是让吾留名于史,尚有何憾哉?” 
    读书人图个什么? 
    不就是名留青史么? 
    前半生有志报国,后半生失志嗟叹,能有此终,已是难得,尚有何求? 
    他喘了几口气,恢复了一些力气,这才示意陈王妃靠近一些,歉然道: 
    “你自嫁入吾府中,少有享福,却要跟着我担惊受怕,这些年实是苦了你。待吾死后,想来你就能好过一些。” 
    “若是你想回家亦可,我自会禀报朝廷,朝廷当不会为难于你……” 
    话未说完,陈王妃已是放声大哭起来: 
    “妾能嫁给殿下,就已是平生之福,安有弃去之理?” 
    待陈王妃的情绪稍安一些,曹植又唤过自己的两个儿子: 
    “尔等虽皆是庶出,但以后一定要视嫡母如亲生阿母,早晚请安,孝顺供养。” 
    曹苗和曹志连忙伏地称是。 
    曹植先是看向曹苗,叹了一口气: 
    “大郎你天资平庸,以后要切记,安于耕读,莫参国是,能平安一生,也是福气啊!” 
    曹苗唯唯称是。 
    曹植再看向曹志,眼中竟然有了些许哀怜之色: 
    “二郎你少有才行,又善骑射,有保家安国之能,惜哉生于陈王府。” 
    说着,激动之下,咳了起来。 
    陈王妃连忙上前帮忙顺气。 
    曹植缓过气,又说道: 
    “吾现在能做的,就是立你为嗣,以承吾爵,至于你最后能到哪一步,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曹志流泪磕头。 
    曹植又让亲信过来,一一吩咐完毕。 
    建兴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天下最富才名的人物,魏国陈王曹植,卒。 
    至此,建安七子、曹家三氏全部死去,标志着开创了建安文风的一代人的落幕。 
    与此同时,继建安风骨之后,新创一派文风的冯明文,一路轻骑急行,正好踏入汉中的地界。 
    十二月一日,冯永被诏入宫,与帝后密谈一日。 
    为示恩宠,帝后还在宫中设宴,留冯永在宫里睡了一宿。 
    第二日,冯永刚出宫来,又马上转去丞相府上。 
    病情才稍有好转,尚还躺在榻上休养的大汉丞相,听到冯永前来,连忙让人替自己更衣。 
    “就不能好好躺着,冯明文又不是外人,算起来还是你的晚辈,就是叫你一声叔父也不过份。哪有晚辈上门,长辈还要先更衣的?” 
    黄月英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陪在诸葛亮的身边,连汉中冶那边都不去了。 
    此时听到他又要折腾,连忙过来阻止。 
    “你懂什么?冯明文现在乃是朝廷重臣,又是边疆虎将,吾不着冠服而见,岂非轻之太过?”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