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1章 魏国乱象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曹叡不禁有了些许念旧之意。 
    廉昭听到这话,心头一跳。 
    他久随曹叡身边,如今已是深得曹叡之宠,闻言而知雅意,又岂会猜不出曹叡的想法。 
    当初刘晔就是被自己和尚书令陈矫联手扳倒的,若是陛下临时起意再用此人,那自己又将处何地? 
    当下连忙回答道: 
    “回陛下,刘晔善伺上意被陛下看穿后,曾发狂症,如今又卧病在府,想来是心中愧疚,无颜见陛下耳。” 
    “病了啊……”曹叡皱了皱眉,摆了摆手,“那就让他出任大鸿胪吧,终究是三朝元老,不能苛刻太过。” 
    大鸿胪者,主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让刘晔这等元老任大鸿胪,位列九卿,也算是让他安心养老之意。 
    廉昭低下头应道:“诺。” 
    在曹叡看不到的地方,他的嘴角,泛起一抹轻松的笑意。 
    再想想朝中诸臣,皆是劝自己休养生息,不可妄动刀兵,曹叡也就熄了让其他大臣前来商议的心思。 
    只见他深思了一会,这才说道: 
    “拟诏,辽东公孙渊阴怀二心,数与吴通,令幽州刺史王雄,领幽州诸军,从陆路,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诸军自海道讨之。” 
    大司马司马懿如今正在关中屯田,没有数年经营,怕是无力向西。 
    受蜀寇所逼,大魏现在的主要战略方向,在西而不东。 
    在没有解决陇右与凉州之前,大魏再难像先帝那般,举大军而攻江南。 
    蜀吴皆不可动,能动者,看来也只有辽东。 
    不然若是让辽东与孙吴联通,大魏四面皆敌矣!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制人而不制于人。 
    “诺。” 
    得知曹叡欲陆海两道伐辽,魏国满朝大臣果然大加反对。 
    “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驱使为贼也。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孝,不乏职贡,议者先之。” 
    意是辽东目前仍算是大魏之臣,不应当轻言讨伐。若是讨伐而不能制,而是驱使臣子变成贼子。 
    目前蜀吴才是当前大敌,须全力对付,只要能除此二敌,辽东自平。 
    “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 
    就算是能一举攻克,取辽东之民不足益国,得辽东之财不足富国,但若是失利,则结怨辽东。 
    且辽东没有公开叛乱,陛下却公然讨伐之,则有失信天下之忧。 
    曹叡早就料到群臣的反应,他丝毫不为所动。 
    在当前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要么在内分世家之地,用以收拢民心,强国之力。 
    要么对外略民广境,示武耀威,以立君威。 
    前者太难,且耗时太久,十年能见成效,已是幸运。 
    就算曹叡能等到那时,但蜀吴又怎么可能让他安心等下去? 
    那些世家,又怎么可能乖乖听话,把自己的土地让出去,分给黔首? 
    而后者虽说要困难一些,比起前者来,又要容易得多。 
    蜀吴不可轻动,难不成区区辽东之地,还动不得? 
    再说了,现在辽东与吴国相通,这还不算是反叛大魏,那什么才叫反叛? 
    也正是因为大魏连接大败,威信下降,所以给了辽东蠢蠢欲动的胆子。 
    若是不对辽东施以惩戒,以后谁还会把大魏放在眼里? 
    曹叡性急而烈,且魏乃是从汉帝手里接受禅让,自认为天下正统,又怎么可能伏低认小,为天下所笑? 
    所以自不可能像蜀国前些年那样,受吴所欺后,还要主动忍让。 
    太和六年,也就是建兴十年,八月,曹叡的诏令到达幽州刺史王雄的手里。 
    王雄接到诏令后,却是没有立刻行动,而是让派出帖子,去请一人前来。 
    “使君唤吾前来,可是有事?” 
    第二日,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进入刺史府,对着王雄行礼道。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离开了凉州的韩龙。 
    王雄一看到韩龙,脸上就堆起了笑容: 
    “遣勇啊,快来快来,坐!” 
    亲自扶着韩龙上座,又让人送上茶水,王雄这才亲热地问道: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