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9章 无心插柳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了,我不过是想问问她究竟能到南边的哪里,怎么就无耻了?” 
    关大将军又不如冯鬼王脸皮厚,如何好意思提起自己被那个家伙卖给花鬘的陈年往事? 
    但借口也是有一个现成的: 
    “你好歹是堂堂君侯,兴汉会下边的产业,别人几代人都未必能赚到,如今还要去图人家一个小娘子的家业,羞也不羞?” 
    冯鬼王“啧”了一声,义正辞严的说道: 
    “细君,你我共枕多年,难道还不知我?我岂是那等小人?她那点家业,若是没有我,焉能成事?我又岂会看在眼里?” 
    若说换了他人,关姬自然是不相信。 
    但冯鬼王是谁? 
    这么多年,从来只有他带着别人发家,还没有见过他靠着别人发财。 
    冯鬼王在这个事情上,那可是有口皆碑的。 
    “那你还要知道人家的南边路线做什么?前两年会里的马队,不是已经能到永昌那边了吗?” 
    在越巂牧场没有量产滇驹之前,永昌和云南二郡,还是靠着王伉和吕凯(即南中反叛时坚守永昌,拒不降叛军的永昌府丞与五官掾功曹)这两个大汉忠臣在地方上的关系。 
    这才能勉强维持大汉名义上的统治。 
    直到越巂量产滇驹,大汉往南中的运输能力和投放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再加上南中的不断开发,这才算是与云南和永昌建立起正常的联系。 
    这种正常联系,是指能往来通讯,同时还能投放小股兵力,至于想要再多的,那就没有了。 
    除非是像南征那样,以朝廷之力,不计伤亡和损耗,强行推进,才有可能让大军进入。 
    “想问她点事,若是可能,让她帮个忙。” 
    冯鬼王一边说着,一边试探着再次爬到关姬身边。 
    “帮什么忙?” 
    关姬奇道。 
    以目前兴汉会在大汉境内的势力,花鬘求着兴汉会帮忙还差不多。 
    “帮我找点种子。” 
    “嗯?什么种子?” 
    “听说林邑那边盛产稻谷,与大汉南方所种稻谷有所不同,所以我想让她帮我从那边寻些林邑的谷种回来。” 
    所谓林邑,其实就是占城,也就是后世东南半岛的东南部。 
    那里本是前汉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 
    到了后汉汉顺帝时期,象林县功曹之子率数千人作乱,杀死县令,脱离大汉,成立林邑国。 
    彼时的后汉正值国力衰落时期,根本无力征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象林县独立出去,至今已有近百年。 
    占城稻,这个赫赫有名的明星农作物,就是产于占城而得名。 
    冯永不知道占城稻这个时候出来了没有,但有枣没枣打两杆,总是没错的。 
    小冰河时代的两个最显着特征,一个是气温的不断降低,一个就是等降水线的南移。 
    所谓等降水线南移,说白了就是每年降水量的减少,导致极易出现大旱。 
    自黄巾之乱以来,河北、中原、关中等地,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次大旱就是证明。 
    就连南方,也会因为出现降水不足而导致水田变旱田,水稻无法种植。 
    占城稻,除了产量高,长生期短,它还可以长在旱田里,是用来减少小冰河危害的良好农作物之一。 
    听到冯永是想要找种子,关大将军犹豫地说了一声:“这样啊……” 
    不是她不想帮忙,而是当年在越巂郡所发生的事情,让她心里有某种阴影。 
    她想了一下,突然又说道: 
    “妾曾闻,当年吴国吕岱平定交州后,曾多次派人去南边,扶南、林邑、堂明等南边小国纷纷遣使朝贡。” 
    “阿郎若是真想要林邑稻种,通过吴国岂不是更方便?” 
    此时的中南半岛,并不是人们想像中那种原始部落聚集之地。 
    派出使者前往吴国朝贡的那些小国,弱不弱先不说。 
    仅仅是懂得朝贡这一项,就足以说明它们至少已经进入君臣时代。 
    “此事绝不能通过吴国!” 
    冯永断然道。 
    现在好不容易骗得吴国在荆州南边种满了甘蔗。 
    陆逊就算是能看出这其中的蹊跷,他也没办法拦着吴国的世家大族,以及独立拥有部曲的军头们主动放弃红糖的丰厚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占城稻没出来还好说,真要出来了,通过吴国求种子,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不过冯永与关姬在一张榻上睡了这么多年,自然也知道她心里在顾忌什么。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