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4章 神往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国还没入主凉州呢,养胡人以自重的成本就已经不知提高了多少。 
    真要等汉国入主凉州,豪族还想来以前那一套,那基本就是在做梦。 
    只要冯永能像治理陇右胡人那样治理凉州胡人,不出三年,汉国至少就可征得胡骑五六万,而且还是非常主动为汉国效力的那种。 
    除非汉国派了他人过来主凉州事。 
    但想想那汉相诸葛孔明的治蜀之名,怎么看也不像是个眼瞎之辈。 
    “什么怎么办?天塌不下来,日子就还得照常过,我们张家,不是早就从凉州刺史府退出来了么?” 
    张恭没有睁开眼睛,淡然地说道: 
    “我是西域戊己校尉,当然是要管好西域诸胡之事。这两年凉州与关中断绝,西域诸国使者难往中原,不免有人会心生疑惑。”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安抚好那些人,不能让西域诸国对华夏离心。” 
    张就连忙应道:“诺。” 
    凉州寒气未消,江南热气已起。 
    建业自成了吴国都城以来,因为孙权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规划,再加上吴国朝廷从武昌迁至建业,建业比起以前,算是热闹了不少。 
    在离吴国皇宫不远的一条巷子里,这里多是达官贵人所居。 
    其中有一个小院子,与那些高门大院不同,乃是独立而居。 
    这个小院子,正是孙权特意划出来,给大秦人(即罗马帝国)秦论居住。 
    秦论来吴国已有五年之久,初来时还连续被孙权召去谈论沿途所见,及异国方土谣俗。 
    现在虽说已经很少进宫与孙权见面,但孙权能特批这个小院子给他住,就足以说明孙权并没有忘记他。 
    秦论身份比较特殊,再加上又比较空闲,这些年来游了吴地的不少地方,交友也算广阔。 
    身为商人,当秦论在知道这世上居然还有红糖这等绝世美味之物,简直是欣喜若狂。 
    东吴与西蜀本就有官方的红糖渠道,每年都会从西蜀进口一定额度的红糖。 
    但那些红糖,大部分都是流入了皇宫里,被孙权拿来给自己享用,以及赏赐臣子。 
    私人与民间想要从蜀国手里拿到红糖,则绕不开一个家族,那就是吴郡张家。 
    张家几年前被孙权借着暨艳事件清洗了一番,弄得元气大伤,在吴国的官场里暂时消声匿迹了。 
    幸好家主张温出使蜀国时,骤然听到流传于蜀地的文章,当即表示对某个冯姓土鳖神往不已。 
    以张温那时的名气,还有蜀国对他的看重程度,张温此举对冯土鳖的名声着实是帮助不小。 
    冯土鳖在得知此事后,本着有枣没枣打两杆的心态,尝试与张温建立起了书信往来,后来居然成了传说中的笔友。 
    张温被孙权罢黜后,其弟张白亦被流放交州,因为水土不服,差点死在那里。 
    那个时候士燮之子士徽想要叛吴,派人来蜀国求助,冯土鳖又正好有个红糖项目,需要当时只有交州才产有的甘蔗。 
    于是双方就搭上了关系,张白也因此得到士徽照拂,死里逃生。 
    张家得了冯土鳖的粗糖榨取技术,成了红糖项目东吴区的总代理。 
    吴国境内,无论是谁,想要私人拿到红糖,基本都绕不开张家。 
    这几年来,张家除了仍然无法进入东吴的权力中心,在其他方面,总算是缓过气来。 
    秦论想要拿到足够的红糖,同样要与张家打交道——只要拿到足够的红糖回国,那他在大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是可以预见的。 
    在秦论的曲意相交下,他与张白很快就成了好友。 
    “仲江,吾近日有一喜事,欲与你说。” 
    张白兴冲冲地走进秦论的小院,高声叫道。 
    秦论本没有字,仲江是他后来随了汉人的习惯,给自己取的字。 
    听到张白的声音,他连忙出来迎接:“叔合有何喜事?” 
    只见张白扬了扬手里的纸张,兴冲冲地说道:“走,进去再说。” 
    待两人到了前厅坐下,张白这才把手里的信递给秦论:“冯郎君来信了。” 
    “冯郎君?” 
    秦论连忙接过来一看,然后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完全学会汉字,当下又抬起头,脸上露出羡慕之色: 
    “不知冯郎君在信上说了什么?” 
    捏了捏手里的白纸,这等纸若是放到大秦,只怕价值亦是不菲,听说也是冯郎君送与张家的。 
    想到这里,秦论不禁暗叹,要是自己也能认识这位传说中的冯郎君,那该多好? 
    “这不是冯郎君的信,是我抄了冯郎君写给兄长的文章。” 
    张白解释道,因为激动,所以他的脸上微微有些泛红,“仲江,冯郎君又出佳作了!”&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