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8章 后出师表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延熙九年,十六岁的冯令看到一母同胞的阿姊与太子出双入对,羡煞旁人。
    
    反正十六岁的少年郎君是羡慕了,终于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青春躁动。
    
    于是向自己的大人委婉地提出,想要一个陪侍丫头。
    
    要求不高,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有些卑微。
    
    卑微到这个陪侍丫头可以是胡姬如果会跳胡舞那就最好不过了。
    
    谁料到大人直接就拿书简砸自己,还叫自己滚。
    
    这简直就是不讲道理!
    
    梅姨跟随大人的时候,大人的年纪也正好是十六岁吧?
    
    所以凭什么十六岁的大人就能有蛮女陪侍,十六岁的自己想要个胡姬陪侍就只能滚?
    
    本想要得到父爱的冯二郎,非但不能如愿,反而有种痛失父爱的感觉。
    
    十六岁的少年郎累觉不爱,无比心塞。
    
    走出书房后,看着开始暗下来的天幕,冯二郎只觉得这个天空,正如自己灰暗的心情。
    
    而此时的冯大司马,根本没有心情去管十六岁少年郎的青春伤痛。
    
    当然,就算他知道了,也懒得去理会妈的老子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跟诸葛老妖谈笑风生,指点江山了。
    
    甚至在跟诸葛老妖拉扯个有来有回的同时,还能顺便拐个女保镖,再哄个小萝莉,手拿把掐。
    
    你小子真要为了这点丁丁大的事要死要活,不用老夫出手,镇东将军的鞭子可不是吃素的。
    
    真要不思长进老夫的儿子虽然不算太多,但肯定也不算太少。
    
    秋日的最后一个月很快过去,时间来到了延熙九年的十月。
    
    冯大司马在十月的某次朝会上,给大汉天子上了一本奏表,名曰出师表史称三出师表,用以区别丞相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臣永言: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丞相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丞相之才,纠大汉志士,幸得天之佑,将士浴血,多经苦战,方能收复两京。
    
    陛下虽还于旧都,然汉室犹不过复天下三分而已。
    
    贼据河北,有残害之心;逆占东淮,有僭越之举。
    
    丞相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憾逝长安,非不自惜,顾王业不可得偏安,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彼时陛下与丞相托臣而弗疑,臣临危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恐负陛下与丞相之托。
    
    今贼既失于西,又内讧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大汉天子览表曰:
    
    “大司马身负举国之重,为国征伐多年,可谓远涉艰难;丞相之后,又尽心国事,可谓劳累神思。如今竟不肯安席,而欲再亲自临阵讨贼耶?”
    
    大司马慨然道:
    
    “臣受陛下托国事之重,又受丞相遗命,夙夜未敢有怠此时的张大秘书吹了一个黑哨。”
    
    “今百姓安居乐业,将士渴望建功,贼人窃据河北,惶然不安,若王师趁势光复,则山东可传檄而定。”
    
    “不就此时讨贼,恢复汉室,更待何日?”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