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4章 兵制,兵事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季汉的兵役,自然也是有得有失。
    
    优点是在保证兵源充足的同时,还能让兵源保持较高的军事素养。
    
    缺陷是百姓负担较重,财政支出较高。
    
    也就是随着摊丁入亩以及各种新政的不断深入推行,还有工坊业的蓬勃发展,让大汉的税收来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这才让大汉的财政足以支撑起眼下的兵役制度。
    
    但除了财政方面,还有一个和前汉一样的最大隐患:赋予了地方太大的兵权。
    
    郡兵在本地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且还是一年,真要有心,足以让太守掌握住一股不小的军事力量。
    
    也就是现在的中央诸军皆是虎狼之师,战斗力爆表,可以无视这点小问题。
    
    但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更别说丞相和鬼王是什么人?
    
    当代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留给后人。
    
    统军府的成立,说白了,就是要实行军政分离。
    
    太守专以政事,都尉(即统军府将领)专以军事。
    
    一州之长的刺史,则负责监察太守与都尉——监察地方,本就是刺史最初的本职。
    
    颇有些三权分立的味道。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避免像后汉那般,让军中战斗力下降太快的打算:
    
    在这个年代,军中文化水平太低,如果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多半会让将士之间互不信任。
    
    上下相疑,则容易被人所趁,一旦遇到困境,就会军心动摇,最终溃败(“大送”骂骂咧咧退出群聊)。
    
    但若是专将专兵,却又会产生兵为将有的隐患。
    
    虽说以眼下大汉的情况,不用太过杞人忧天,但制度远比人心可靠。
    
    所以统军府,就是吸取了两汉兵制的经验教训,又考虑了季汉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一个折中方案。
    
    平日里统军府的都尉和别将负责训练府兵,征召时带领府兵出战。
    
    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都尉和别将,在战时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军令的畅通。
    
    同时只要规划得当,单个统军府的兵力,就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尽可能地既不影响当地的生产,又不虞有尾大不掉之忧。
    
    而直接受朝廷管辖的统军府,还能断绝地方豪右拥有宗兵私兵的根基。
    
    这算是皇权下乡的又一个重大措施。
    
    当然,这等影响大汉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重大决策,还轮不到老魏这些人操心。
    
    他们操心的是,统军府的成立,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老冯现在好歹也是能领军镇守一方的人物,特意跑过来跟他们这些老兄弟讲这些事情,总不可能是因为闲得慌。
    
    老冯又给自己倒了一碗酒,呲了一口,再扫了一眼众人,看到所有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这才开口道:
    
    “成立统军府,除了都尉和别将领兵,平日训练府兵,还需要有教头辅佐,这教头嘛……”
    
    说到这里,老冯又是顿了一下。
    
    “这教头嘛,自然不能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懂得军阵上的事情,那自是最好的人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