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鬼面将军在西北的大义之举,自然是道。
至于皇上……
去年西北那一战的凶险,身为武将他很清楚,他曾进宫请旨领兵驰援西北军,却被皇上以京郊大营离不得他为由驳回。其他武将多有请战折子,皇上要么驳回要么留中不发。
他义愤填庸,深觉身为武将的悲哀,兵败是死罪,忠肝义胆战无不胜也难逃一死。
他明白皇上为何迟迟不派援兵,不过是想将安陵候的兵马耗光了,不费吹灰之力削弱安陵候的兵权。
皇上此举,不顾将士和子民生死,不顾国之安危,还是道吗?
李老将军戎马一生,一直信奉的信念便是忠君爱国,君臣观念深入骨髓,让他说君「不道」,他说不出口。连想一下都觉得自己大逆不道。
他喉咙里发出沉重一声长叹,坐下道,「末将是粗人,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末将只知道,身为京郊大营的大将军,身负戍卫京城之责。身为臣子,便该唯君命是从。」
赵宸前世便领教过李老将军的顽固。
赵承渊的兵马已经控制了皇宫,就连庆明帝的私兵见主子已死,皆纷纷缴械投降。可李老将军却一身硬骨头不肯罢休,率领京郊大营的将士负隅顽抗,死伤无数。
那些将士本不该死。
这一世,许多事既然已成定局,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京郊大营的数万将士枉死。
赵宸坐到上座,双手扶膝,「李老将军可曾想过,西凉人若是再次进犯西北,以西北军的兵力可堪一战?没了鬼面将军相助,西北军可能撑到父皇援兵到的那一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太子提醒,李老将军此时方想到:没了鬼面将军的震慑,以西北军那可怜的兵力,西北危矣!
西凉人可不曾将兵马撤远,一直对西北虎视眈眈。若是让他们探到鬼面将军已经不在西北……
李老将军面色严峻起来。
他方才还视为「大逆不道」的鬼面将军,此时一想,却觉此人不该死,西北安危离不得他。
可是总不能任他窃
国吧!
李老将军忽而心念一转,猛地抬头看向赵宸,「太子殿下是在替鬼面将军说话?鬼面将军是殿下的人?」
如此便也说得通鬼面将军为何会帮西北军了,太子彼时便在西北啊!
赵宸淡声道,「李老将军当真看得起孤。那鬼面将军岂是甘于人下之人。」
不过自己若真有这么一支兵马,他倒真不必与赵承渊合作,为他人做嫁衣裳。
李老将军一双虎目盯着赵宸,却是信了自己的猜测,「这天下迟早是殿下的,殿下何必如此迫不及待。」
赵宸也不多做辩解,只是道,「老将军说忠君爱国是大道,可孤却觉得,那只是君臣之道,而不是大道。」
李老将军不做声,等着他继续说。
赵宸道,「天下百姓,无数苍生,他们的安危才是大道。」
昨晚他在定国公府吃了攸宁做的糯米桂花糕,离开时恰巧遇到叶常到了外院。叶常先是在他面前挑衅了一番,之后便不着痕迹地塞到他手中一张纸。
纸上只有两个字,「苍生」。
是攸宁的字迹。
他对着那两个字整整一夜。
攸宁是以为,他还要与赵承渊为敌,两人之间还要血战一场吧?
苍生。
苍生和攸宁之间,他一向选的是攸宁。
这一世许多事虽然不同,可他的选择依然是攸宁。
但是这一回,选择攸宁与苍生并不冲突。
攸宁这次提醒,倒给了他劝服李老将军的理由。
赵宸神色严肃,对着李老将军道,「去年在西北发生的事,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迟早安陵候府会从西北消失,定国公府也难逃如此命运。这个夺兵权的过程中,要死多少无辜将士,要死多少黎民百姓?定国公府和安陵候府倒下之后,西北和西南边境,可还有太平日子?」
李老将军默然。
定国公因为出兵驰援西北军,被夺了调兵权,身边还被顺势安插上一个卢振安掣肘,满朝文武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皇上这是要对定国公下手了。
定国公世代忠勇不说,保家卫国也成了大错,焉能不让将士们寒心?
定国公有二十万兵马,庆明帝若是重蹈覆辙,故意损耗他的兵力,那得死多少人!
庆明帝之前戕害兄弟的种种毒辣之举,或可说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他戕害的是无数将士和百姓……
李老将军原本心中坚定的信念有了动摇。
沉默半响,他道,「殿下,末将……不能不作为。殿下让末将眼睁睁看着鬼面将军谋反而无动于衷,末将做不到。」
赵宸问,「老将军可还记得先帝?」
提起先帝,李老将军脸色一肃,「末将跟随先帝二十余载,如何能忘?先帝一代贤德帝王,可惜上天无眼……」
赵宸道,「的确是上天无眼,先帝生前最喜爱的那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