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五章 崇平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红楼之挽天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啪啪……

    这时,只听得一声净鞭响,文武百官都停了叙话,列队,恭敬相候。

    贾珩同样手持象牙玉笏,整容敛色,进入朝班。

    他所在的位置还算靠前,身为大汉京营节度副使,仅次于五军都督府的五位都督,在军方序列中排名第六,故而甚至还在柳芳之前。

    文武百官在内阁阁臣,六部尚书、侍郎的率领下,拾阶进入宫殿,这会儿崇平帝已端坐在金銮椅上,水滴玉罄的声音在殿中响起,显得格外清越。

    “微臣,见过圣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之声,在庄严、肃穆的大明宫含元殿中响起。

    “诸卿平身。”

    而后是山呼海啸的谢恩声响起。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下方黑压压的文武百官,目光落在贾珩脸上,停留片刻,给戴权使了个眼色。

    戴权举着绢帛,展开圣旨,尖锐的嗓音在殿中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者,军国之枢要也,人主总揽军机,不可无枢密之臣筹谋擘画。朕增设军机处,授知兵事者为军机大臣,协理筹画对虏事务……”

    随着圣旨在戴权尖细声音中念诵,大明宫中,众臣默然无声。

    显然,崇平帝在增设军机处一事上,只在几位阁臣之间议处,而后乾纲独断,一言而定。

    当然,也有军机大臣只是差遣,诸大臣各具本职,还未彻底颠覆官制之故。

    下方众臣老神在在,心思各异。

    尽管不少文臣如吃了苍蝇般,义愤填膺,但也只能安慰自己,军机大臣中就有兵部尚书、兵部侍郎两位文臣,其他三人如南安郡王、北静王、检校京营节度副使贾珩等人,更像是塞进去凑数的。

    等念完之后,军机司员也初定几人,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杭敏,忠靖侯史鼎,除此之外,还有两人让贾珩意外,赫然是西宁郡之子金孝昱,以及东平郡王之子穆远。

    贾珩面色幽幽,心头暗叹,崇平帝帝王心术高明。

    东平、西宁两家军事集团游离中枢太久了,也该让子弟在中枢供职,以为牵制。

    “这也是天子正式巩固了皇权,也不知我那场安顺门阅兵,为天子出了几分力。”

    贾珩听着自己名字在军机大臣名单中,心如止水,毫无波动。

    而听着上面念到自己名字,史鼎面色潮红,心绪激荡,军机司员差遣虽轻,甚至与一众晚辈混迹同列,但这只是他起复的第一步。

    杨国昌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俟敌虏入境,军机处全无大用!那时纵不撤去,存在一日,也会沦为朝野笑谈一日!”杨国昌心头冷哼,不以为然。

    大汉边事,岂是设什么枢密、军机,能够挽回颓势的?

    韩癀面色淡漠,虽意识到边事渐为楚党所把持,实有些不妥,但以大局计,只能隐忍。

    “接下来就是廷推阁臣了。”韩癀目光深深,余光扫了一眼杨国昌。

    这时,六部尚书、侍郎或者说在京五品以上官,几乎屏住呼吸,静待下一个议题。

    不同于廷议,由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共参议政。

    据隆治年间修订《大汉会典》所载:举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

    推举阁臣,一般由九卿会同佥都御史、国子监祭酒,进行廷推,其他的人则没有资格。

    崇平帝沉默了一会儿,道:“自内阁贺阁老告老还乡,李大学士赴北镇边,内阁缺员,人手不足,于朝政多有怠忽,亟需补额,诸卿应推举贤能干才,入阁预知机务,佐理阴阳。”

    此言一出,大明宫含元殿中,众人心神一动。

    然而未等通政使程信出班没,拱手而奏,从六科给事中班列中,跃班而出一人,开口道:“臣,礼科给事中胡翼,弹劾华盖殿大学士杨国昌,该员昏聩无能……”

    好似一个政治信号,这一下打乱了议事流程,群臣面面相觑,蠢蠢欲动。

    可以说,当初贾珩在熙和殿中诘问杨国昌,余波未散,反而酝酿出更大的暗流,在这一刻,集中爆发。

    原本就有串联,事先准备奏疏的科道,纷纷出班陈奏,弹劾杨阁老。

    而为杨阁老辩解的朝臣,声音则显得稀稀落落。

    南安郡王、北静王等武勋,则是冷眼旁观这一幕,军机处设立,武勋逐渐主导边事,这已是大获全胜,他们坐看风云即可。

    崇平帝面色淡漠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一言不发。

    贾珩在班中站着,事不关己。

    趁着朝堂混乱,瞥了一眼杨国昌,却见其人当真是沉得住气,恍若置身群蝇嗡嗡,眼皮耷拉,充耳不闻。

    “杨阁老,诸卿所劾,可有其事?”过了一会儿,收上一沓奏疏,崇平帝并未阅览,而是沉声问道。

    杨国昌手捧象牙玉笏,躬身一拜,颤声道:“老臣为朝廷首揆,如今国事维艰,群僚沸议,罪止唯在老臣一人,老臣请乞骸骨。”

    说着,跪将下来,玉笏横举。

    这番应对,直接将攒劲儿输出的浙党中人,愣在原地,宛如一拳打在空气上。

    崇平帝面色淡漠,不置可否,转而看向下方的韩癀,道:“韩卿以为何如?”

    韩癀面色平静,朗声而言道:“既百官共议,阁老当需自辨,圣上英睿天成,烛照万里,自有决断。”

    崇平帝拿起书案上的奏疏,翻阅了下,转而看向贾珩,问道:“忆旬月之前,贾卿在熙和殿中,首劾杨阁老,如今满朝文武俱在,众人举劾,贾卿缘何不发一言?”

    贾珩这会儿被点名,群臣皆是侧目而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