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巡抚的担忧  织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受益于此,宣北、宣东地方上矿场、林场、牧场众多,银、铁、锡、铅等矿藏都有开采,为张诚铸造军械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而各地的牧场里猪、牛、羊、鸡、鸭、鹅等牲畜禽类也被大量养殖起来,更是与林场相互配合,牧场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宣府军将士和民众提供了足够的肉食来源。
    
    尤其是水产养殖,也在宣北民众不断努力之下,获得了长足发展,使得鲜鱼成为宣北官绅军民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菜肴之一。
    
    当然,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张诚的支持,除了卫司直接掌控下的产业外,民间实业的发展都受益于卫司钱庄鼓励投资的政策,以及低息放贷的帮扶。
    
    特别是云州堡的军工产业,如今已向四周不断蔓延开来,尤其是南北两边分别向独石堡和赤城堡方向发展。
    
    更因养殖业和渔业的发展,除了满足北路官绅军民的餐桌外,大量的腊肉、熏肉、火腿、咸蛋也被各肉食工坊制作出来,甚至还有各类罐头。
    
    话说古时的科技可是不可小觑,当社会环境允许的时候,广大商人百姓就会激发出最大的发明热情,罐头就是其中的一种。
    
    不过,在大明可不叫此物为罐头,而是叫做“肉瓷罐”!
    
    据《齐民要术》中记载:“将家畜肉切成块,加入盐与麦面拌匀,和讫,内瓷中密泥封头。“
    
    这便即是古时的罐头了,其同样可以将食物保存很久,有宣府军这个大客户在,宣北各肉食工坊制作的腊肉、熏肉、火腿、咸蛋等,自然不愁卖不出去,更别提肉瓷罐啦!
    
    而经营畜禽养殖场最怕的就是各类瘟疫,所以在宣北地方兽医就极为吃香,很多兽医都是挂牌执业,还大量召收徒工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徒工学艺三年期间,就相当于师傅的奴隶,可是无偿为师傅做工的,分文的报酬都没有,就算他们学成出师了,每年也要视各人当年收入情况,向师长交纳若干的银钱。
    
    所以,这些师长带的徒弟越多,未来自己的收益也就越大,而且他们徒弟所学收益优劣,也成了影响他们收益的一大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做师长的几乎都会只需坐着收钱便可,教的徒弟越多,收的钱越多,他们为了将来多收徒弟的分红,只能卖力将一身本事尽数传授。
    
    张诚对此自然是心中欢喜,治下越繁华越好,反正自己在治下已经开始收取商税,商业越繁华自己的收益也就越好。
    
    税制良好,商业发达,那就是良性循环,反之商业繁华,可却是收不上税来,那便是畸形的繁华,完全无益于国家,便如此刻大明江南那般。
    
    …………
    
    可宣府巡抚江禹绪却不这般想,他对于宣北的认识远深于旁人,而他心中惊讶的却并非这些人人可见之表象。
    
    江禹绪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街坊店铺商户之间,还是酒楼茶肆中的食客们都对张诚无比崇拜,言语中只知有大将军,而全然不提朝廷和皇上。
    
    眼见北路军心民心凝聚,然却不是心向朝廷,而是纷纷归心于永宁伯,此情此景于国朝,尚不知是福是祸啊!
    
    然不管怎么说,此刻的他都是无能为力的。
    
    别看他官居宣府巡抚,明面上好大的官声,可那是在明初朝廷还有威望之际,而今其实际管辖之地也只有延庆、保安二州,以及山西的蔚州等少数地方。
    
    而宣府镇内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是实土卫所,如今朝廷式微,就连宣府巡抚的权力也在逐渐丧失,所辖之地大幅减少。
    
    当然,这一切还在于宣府总兵是什么样的货色,若是庸碌之辈,恐怕巡抚就会更为强势一些,即使有众多将门世家,可他们却并没有拧成一股绳。
    
    但江禹绪望着坐于上首的新任宣府总兵、镇朔大将军、永宁伯张诚,不由在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声,以张诚如今的官职和声望,他的这个巡抚怕是更难当了!
    
    “此为国家之不幸。皇上啊,微臣惭愧,恐无法教宣府百姓心向朝廷啦。”
    
    不过,宣大总督张福臻却并不是同他一般看法,在张福臻眼中看来,正是北路军民对于永宁伯的拥护与爱戴,才能在战场上任其驱策,为之奋勇搏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