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侠客行(17)(2合1还债)  黜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搏的理由!”张行语气也狠厉起来。

    “国家烂成这个样子,凭什么不反?

    “地方上民不聊生,人人苦魏,为什么不去救?

    “我们黜龙帮若是因为一时利害之计较,趋利避害,今日不反,明日再来,不去打硬仗,不去攻城略地,不去放粮救民,不去迎难而上,这天下将来凭什么让我们来坐?!

    “故此,我也已经想明白了,今日,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前方是通衢大道得去,刀山火海也得去,是绝路死路还要去!就让我们给天下趟出一个样子来!不就是一条命吗?”

    “还是说,此间有人怕死不成?!”

    “若是不怕死,就随我们三人饮了这酒,就在这东郡、济阴、东平一举三郡,反了他娘的!”

    说完,张行当先双手捧碗,就势饮了血酒,李枢和魏道士赶紧上前一步,也直接饮酒。

    台下早已经躁动不堪,见到此景,毫不犹豫,乃是争先恐后的来灌血酒。

    一碗血酒下肚,魏道士想起之前彩排,便要撸起袖子,喊一声“剪除暴魏”……却不料,旁边李枢早早运起真气,狠狠将碗捏碎,然后当众施展辉光真气出来,振臂三呼:

    “起事!起事!起事!”

    雄伯南以下,无一人再敢怠慢,即刻随之振臂三呼:“起事!起事!起事!”

    喊到最后,早已经声震满庄,将无数鸟雀惊飞。

    三呼既罢,三人就在台上旗下摆上一个桌案,开始大举调配:

    着徐大郎、单大郎、王五郎、翟氏兄弟各发两百精锐聚集牛家庄,听候此处总调;

    然后着徐大郎、翟氏兄弟、黄俊汉、郭敬恪入东郡郡城白马城;

    着王五郎、丁盛映入外黄,着张善相发济水;

    着单大郎入乘氏城、着夏侯宁远明攻雷泽城,着梁嘉定鼓动巨野泽乱军出菏泽口;

    着房彦朗、房彦释入济阴郡城,协助济阴都尉尚怀志;

    着牛达、贾越入濮阳城,联络牛达亲父;

    着邴元正、杜才干、郑德涛分别入匡城、离狐、冤句,协助在三城各自任职的李文柏、柴孝和、杨得方;

    着雄伯南坐镇此处,与柳周臣、张金树二首领一起,统揽此地中心精锐,随时支援。

    事情是之前会议上便已经议论妥当的,到此时,只是走个过程,而众豪杰也再不犹豫,各自得令后便蜂拥出了牛家庄,往各处调度、征发力量,准备按照计划,于五日后,九月廿三那天的晚间一并而发。

    且说,就在济水上游这里,张行以黜龙帮为支点,半推半就的推了一下历史的车轮之时,远在济水下游的程大郎却黯然离开了登州腹地……没办法,这里太乱了,几个大头领意识到他身后有人以后,也都一改往日姿态,变得敷衍和排斥起来,甚至有敌对姿态……这时候,他想起之前张行的说法,也是毫不犹豫将缴获的军资钱粮转运回去,决定在自己老家固守。

    他的老家地盘,之前就说过,乃是挨着大河,渤海、登州、齐州的三州交界地,而渤海郡的大部都在河北,只有一个蒲台半县在河南,所以,主要还是得算登州、齐州交界地。

    而刚刚回家没几日,便有大队义军越过了程大郎的地盘,耀武扬威往齐州而去了。

    这委实让程大郎心情复杂。

    要知道,因为东夷的存在,登州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州郡,面积大、城池多、人口多、经济发达、军事设施也多,还能勾连东夷做贸易,再加上距离此时朝廷的主要核心军事屯点比较远,所以才格外有意义……三路主流义军选择联手打这里,可不是胡乱打的。

    这里是东境东部的核心州郡,就好像河北南部的魏郡,河北北部的幽州,淮南的江都,淮北的徐州一样,都有极强的政治军事意义。

    所以,这一波攻城得手,对人心的鼓噪作用,毋庸置疑。

    回到程大郎这里,他亲眼看见大军越境,自然忧心局势失控,出现张行在信中所言那种情况,可也有一种自己辛苦许多只得了一个蒲台半县,有些落于人后的不安。

    这些义军要是在轻易攻下了齐郡怎么办?

    又或者上游那里大举起事成功了怎么办?自己孤悬在外,到时候如何在帮内立足?

    与此同时,素来谨慎狡猾的他,也对登州义军一下子铺陈的那么开有些不安……这可是正经的攻城略地,谁知道大魏到底还有几两肉?而且谁知道大魏官军里还有没有英雄豪杰?

    济水那边就能一定成功了吗?

    眼前的齐州呢?这边的郡丞据说是个关西老革出身,未必那么轻易吧?

    齐州,或者说齐郡、齐州郡,都无所谓了,反正因为大魏那位先帝和当朝圣人的改革,名字早已经变得乱七八糟起来,不过很确定的一点是,齐郡没有郡守,只有一位低品却又实际上登堂入室的实权郡丞……这是当然的,齐王殿下才是这个郡理论上的主,但齐王殿下又不可能过来,所以跟很多陪都所在郡一样,都只有实权郡丞,没有郡守。

    而这位其实才上任了半年的郡丞,唤作张须果。

    毫无疑问,这年头能做到掌握一郡实权,做到登堂入室的地步,怎么都要在关陇那边有人才行,张行都得靠献祥瑞……不过,已经五十岁的张须果不需要有人,或者说本身就是弘农人的他在关西的关系反而太多了。

    爷爷出过头,父亲是庶出,直到县令,自家军伍出身,早年跟着定国公高虑南征北战,渐渐崭露头角。

    然后圣人登基,又跟着圣人的一个弟弟去镇压另一个造反的弟弟,获得了最关键的一步军功。

    唯独,高虑被谋反了,而圣人的一个弟弟死了,另一个恐怕也要死……嗯……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位苗红根正的关陇军头,一直到五十岁的时候才混到了一个实权郡丞,都还不是什么大郡,也不是正经郡守。

    还不如一个献祥瑞的。

    而九月廿三这一日,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也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位张郡丞忽然召集满城官吏,开了个堂上明会。

    “诸位,局势很不好,而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